中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5中国算力大会深度解读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25年8月23日,以”算网筑基 智引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隆重开幕,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成就,更为未来算力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的致辞传递出明确信号:我国算力产业正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将成为未来发展主线。

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开幕式上披露的一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算力产业的”家底”: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量达到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高达788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跃升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突破1680 EB(艾字节)。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量的积累,更彰显了质的飞跃,表明我国已建立起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追求算力规模扩张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度融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已降至1.42,这一指标较前几年显著优化,反映出我国在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PUE值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核心指标,其值越接近1.0表示能源利用效率越高。我国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推动算力中心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行业力量。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也在本次大会上得到充分展现。开幕式上举行的中国算力平台贯通仪式标志着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市分平台完成接入工作,初步构建起全国算力网络骨架。这种跨区域协同不仅能够优化算力资源配置,缓解东部地区资源紧张局面,更能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和气候优势,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实现”东数西算”战略构想。

山西省作为本届大会的举办地,其算力发展成绩单尤为亮眼。目前山西已建成以大同为核心的环首都算力集群,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32 EFLOPS。更为可贵的是,山西已培育出一批服务器制造企业和数字服务企业,建设了大同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形成了”算力设备制造-算力基础设施-算力服务和融合应用“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实现了从能源基地向数字高地的华丽转身。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尽管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问题依然突出。熊继军副部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这一表态直指我国算力产业发展的痛点与瓶颈。GPU芯片作为人工智能计算的核心硬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智能算力的上限,而目前高端GPU芯片市场仍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突破这一”卡脖子”环节,不仅关乎算力产业安全,更关系到我国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工信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深入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聚焦计算、存储、网络等重点方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些政策导向在大会的多个论坛中得到积极响应。例如,在中国移动举办的云智算创新发展论坛上,产业伙伴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芯合”异构超融合综合适配平台,以”芯片+平台+认证+服务”四位一体新模式,推动我国智算上下游有效衔接,为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提供了实践路径。

技术创新需要生态支撑。大会发布的《面向AI的算力网关键技术报告》系统梳理了AI时代算力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提出了高效算力设施、智能调度、安全隐私、绿色节能等六大关键技术路线,旨在推动算力网络从”单点建设”迈向”系统协同”。这种系统性思维正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所必需的,因为任何单项技术的突破都离不开整体生态的支撑。

标准体系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本次大会上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2025算力发展报告》《2025存力发展报告》《2025运力发展报告》《2025智算服务发展报告》等重磅研究成果,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更通过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标准体系的完善将降低技术协同成本,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造有利环境。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算力的价值在于应用,唯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算力才能释放最大潜能。熊继军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推动构建算力产业良好生态“,并特别提到将面向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这一战略方向在大会的各类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展示了算力技术与垂直行业融合的广阔前景。

能源领域是算力赋能的重点方向之一。国家能源集团山西电力公司联合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山西联通、山西电信在大会期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践行国家及山西先进算力产业发展战略,加速”算力-能源”融合发展。这种跨界合作模式有望推动山西从”传统能源基地”向”数字产业高地”转型,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在”算力电力协同”分论坛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算力技术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医疗健康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算力+医疗健康”分论坛聚焦算力在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高性能计算加速医学研究,提高诊疗效率。特别是在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等计算密集型领域,强大的算力支持正推动医疗科技革命性进步。而”AI+产业融合”分论坛则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借助算力支撑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落地生根,创造实际价值。

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离不开算力支持。”算力赋能教育”分论坛探讨了算力技术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惠及更广大学生群体,同时个性化学习系统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定制化教育方案,提高学习效率。中国移动发布的移动云MaaS平台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该平台依托中国移动智算资源禀赋与”九天”技术底座,构建了高效训推底座、高效智能体引擎、零门槛应用工具链等模块,大幅降低了AI应用构建门槛,让更多教育机构能够便捷地使用先进算力资源。

开放合作构建全球算力发展新格局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中国算力产业依然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熊继军副部长明确表示,将”拓展开放合作广度,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指出要继续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做好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支持国内算力企业走出去,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这种开放姿态不仅有助于中国算力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也将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开放合作首先体现在区域协同上。国家超算太原中心、中国移动山西公司智算中心在大会期间正式接入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平台,这一举措标志着山西在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构建”全国算力一张网”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区域间算力资源的互联互通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更能促进技术交流和人才互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国际合作同样重要。作为我国算力领域的顶级盛会,中国算力大会已连续在山东、宁夏、河南成功举办三届,成为”算力产业风向标、算力创新策源地、算力生态孵化器”。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大会正吸引越来越多国际目光,为中外算力产业交流合作搭建高端平台。通过这种国际对话,中国算力产业既能够展示自身发展成就,也能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产业生态的开放协同同样至关重要。本次大会上,”智算开放互联OISA生态共建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同时发布了OISA 2.0协议;”智链无界智算产业生态联盟”也宣告成立。这些产业协作机制将打破企业间的壁垒,促进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中国移动联合省内高校科研尖兵、算力领军企业、AI软件开发精英成立的山西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更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范,将助力山西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瓶颈、加速创新成果商业转化。

展望未来:中国算力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2025中国算力大会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谋划。从大会释放的信号来看,中国算力产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几个明显趋势。

算力网络化将成为重要方向。熊继军副部长提出要”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算力基础设施将不再是孤立的节点,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通过构建全国性的算力网络,可以实现资源的弹性调度和高效利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算力平台的建设和扩容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随着更多省市节点的接入,算力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能力将不断提升。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随着全国算力中心平均PUE值降至1.42,行业节能降耗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绿色发展仍是长期课题。未来,通过推广液冷技术、余热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等创新方案,算力中心的能效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优化算力设施布局,将更多数据中心建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实现算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融合创新将成为技术突破的主要路径。算力技术本身正在与网络技术、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中国移动提出的”算网大脑3.0″和中国电信发布的”人工智能算力优化(AICO)创新成果”都是这种融合创新的产物。未来,随着技术边界的模糊和学科交叉的深入,更多突破性创新将在融合领域涌现。

应用场景创新将驱动产业持续增长。算力技术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体现价值。大会期间举办的”算力中国·创新成果展示”通过展板、视频、VR/AR、现场互动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算力在核心硬件、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未来,随着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算力赋能专项行动的开展,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将被挖掘,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2025中国算力大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算力产业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核心技术突破,从行业融合创新到开放生态构建,中国算力产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行。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潮中,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