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苏州,金鸡湖畔碧波荡漾,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巨型展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8月15日,这场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的文化盛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7个城市、68个文旅机构带着各自的”运河故事”共赴这场文化之约。在这场跨越山海的文旅盛会上,一座兼具”河海气质”与”文武底蕴”的城市——沧州,以90平方米的主题展厅为窗口,向世界递出了一张”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的闪亮名片。

从”运河古郡”到”参展先锋”:一场精心筹备的文化之约
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沧州与运河的渊源可追溯至2500年前。当隋炀帝开凿永济渠的号子还在历史长卷中回响,沧州便因”河海交汇”的独特区位,成为南北物资转运的”水陆码头”。这里既有”九河下梢”的壮阔,也有”武术之乡”的豪迈;既有铁狮子镇守千年的厚重,也有吴桥杂技名动世界的传奇。为在这场国家级文旅展会上讲好沧州故事,早在半年前,沧州市文广旅局便启动了参展筹备工作。
“我们不仅要展示沧州的’形’,更要传递沧州的’魂’。”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主任王宏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参展严格遵循”融合·创新·共享”的展会主题,统筹文旅企业、区县文旅局等15家单位,精选8家具有代表性的文旅企业,从”文化遗产活化””特色产业赋能””文旅融合创新”三个维度构建展示体系。”每一件展品、每一个场景都经过反复推敲,既要让本地人感到亲切,更要让外地客产生共鸣。”
90㎡展厅里的”运河百科全书”:一步一景皆故事
走进沧州展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微缩版的”运河沧州段”沙盘。模型中,蜿蜒的运河穿城而过,两岸的明清古建、现代楼宇交相辉映,南大港湿地的芦苇荡随风起伏,连铁狮子身上的每道纹路都清晰可见。”这是我们联合高校数字建模团队耗时两个月制作的,通过AR技术扫描,还能看到运河漕运的动态场景。”现场讲解员小李一边操作平板,一边为围观的观众演示——屏幕上,运粮船队正从青县码头出发,经东光、泊头,最终抵达天津,千年漕运的繁忙景象跃然眼前。
展厅中心位置,一组”文武双绝”的主题装置格外醒目:左侧是复制的宋代沧州铁狮子局部,斑驳的锈迹中仍能看出”福寿”二字的刻痕;右侧则是吴桥杂技传承人现场表演的”顶花坛”道具,陶坛在演员头顶旋转如飞。”铁狮子是沧州的’镇城之宝’,见证了古代运河的繁荣;吴桥杂技则是活态的’文化基因’,至今仍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沧州丽绣坊非遗传承人张淑芬指着展柜里的”狮纹苏绣”介绍,”我们将铁狮子的纹样融入刺绣,用12种色线叠加绣制,每针间距不超过0.3毫米,这既是传统工艺的创新,也是文化符号的当代转化。”
沿着展厅动线前行,”舌尖上的运河”主题展区飘来阵阵香气:黑芝麻丸的焦香混合着陈皮脆枣的甜糯,泊头鸭梨膏的清甜在空气中弥漫。”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食品,更是运河农耕文明的记忆。”河北帝鉴食品负责人赵阳捧起一盒”运河十二时辰”系列糕点,”从清晨的运河渔鲜到夜晚的月光米糕,每一款产品的命名都对应着运河沿岸的生活场景,包装上还绘制了古代漕运码头的市井图。”不远处,沧州集香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非遗香道展台前,游客们正跟着师傅学习打香篆,”我们以运河沿岸的艾草、藿香为原料,调配出’运河雅韵’系列香品,让千年香气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介质。”

互动体验激活文化记忆:一枚印章串起的”杂技情缘”
“您好,这里可以盖吴桥杂技主题印章!”在展厅入口处的”打卡集章处”,志愿者小张举着一枚刻有杂技演员倒立造型的大理石印章,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这是我们特别设计的’文化护照’,游客完成打卡后可以兑换吴桥杂技主题明信片。”沧州市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展会期间,他们推出了”五个一”互动活动:一场杂技快闪、一次武术体验、一套非遗手作、一张文化护照、一份运河伴手礼,其中最具人气的当属”印章打卡”。
记者现场看到,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举着刚盖好的印章兴奋地说:”我之前参加过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今天在沧州展厅又看到了熟悉的杂技元素,这种文化传承的感觉特别亲切。”为了让互动更有深度,展厅还设置了”杂技文化小课堂”,由吴桥杂技学校的老师现场教学”转碟””空竹”等基础动作,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家长们则忙着拍照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可触摸、可参与’的方式,让静态的文化活起来,让沧州的’杂技名片’更立体。”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带队老师刘芳说。
从”展品”到”合作”:一场跨越空间的文化对话
“这次参展不仅是为了展示,更是为了链接。”沧州大运河集团总经理孙浩在展会期间接受采访时透露,仅在首日,他们就与杭州运河文旅集团、扬州运河三湾景区等5家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内容涵盖研学线路开发、文创产品联名、非遗技艺交流等多个领域。”比如,我们可以把沧州的铁狮子IP与扬州的漆器工艺结合,开发’狮舞漆韵’系列工艺品;也可以联合设计’京杭大运河文化走廊’主题游线,让游客从杭州坐船北上,经苏州、扬州、沧州,一路感受不同地域的运河文化。”
展会期间,沧州市文旅局还组织召开了”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邀请沿线城市的专家学者共商”文化遗产活化”大计。”沧州的实践很有启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李明在发言中指出,”他们将武术、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场景深度融合,既保留了文化原真性,又赋予了现代消费体验,这种’活态传承’模式值得推广。”而沧州带来的”运河+农业””运河+工业”等产业融合案例,也让与会者看到了”文化赋能经济”的更多可能性。

以展为帆 向海而行:书写运河文化新篇章
当夕阳为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镀上一层金色,沧州展厅的”打卡墙”上已贴满了游客的留言:”没想到沧州既有厚重的历史,又有活力的文化!””吴桥杂技太震撼了,下次一定要去现场看!””运河沧州段的生态修复做得真好,有机会一定去南大港湿地观鸟。”
“这次参展,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发展之河’。”沧州市副市长王晓玲在展会总结时表示,沧州将以此次参展为契机,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打造”铁狮子文化景区—南川老街—园博园”精品旅游带;二是深化与沿线城市的文旅合作,推出”千年运河·魅力沧州”主题游线;三是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培育”武术+杂技+文创”产业集群,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从千年运河的波涛中走来,向开放创新的未来走去。这场文旅盛会,既是沧州向世界展示”河海狮城”魅力的舞台,更是这座城市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注脚。当展会的帷幕缓缓落下,沧州的”运河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那些在展厅里被触摸的文物、被体验的非遗、被记住的名字,终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让”文武沧州”的风采,在千年运河的流淌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