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夏夜绽芭蕾之光:辽宁(沈阳)国际芭蕾盛事昨晚圆满落幕

八月的沈阳,晚风裹着盛夏的蝉鸣,却掩不住青年大街某剧院内翻涌的艺术热浪。8月14日晚七时三十分,随着鎏金色的幕布缓缓升起,”芭蕾之夜”暨辽宁(沈阳)芭蕾舞比赛颁奖仪式在此盛大启幕。这场汇聚10余国芭蕾精英的艺术盛宴,以舞台为桥,用足尖为语,为沈城观众奉献了一场跨越国界、融合经典与创新的艺术狂欢。

从”芭蕾之城”到世界舞台:沈阳的芭蕾基因与时代回响

作为中国芭蕾发展的重要阵地,沈阳的芭蕾土壤始终肥沃而鲜活。从上世纪50年代辽宁芭蕾舞团的成立,到如今沈阳成为东北亚芭蕾艺术交流的核心枢纽,这座城市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芭蕾艺术。此次”芭蕾之夜”既是对辽宁(沈阳)芭蕾舞比赛的总结,更是对城市文化品牌的又一次擦亮——赛事不仅吸引了国内顶尖院团的专业舞者,更有来自俄罗斯、法国、美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青年舞者同台竞技,真正实现了”以赛促交流,以艺通民心”的办赛初衷。

走进剧院大厅,前来看演出的观众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芭蕾爱好者,也有穿着校服的中学生,还有特意带着孩子来感受艺术的年轻父母。”我女儿学芭蕾五年了,今天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国际选手表演,太有意义了!”带着12岁女儿的王女士指着观众席上佩戴工作牌的国际评委,眼里闪着光。舞台两侧,赛事海报与辽宁芭蕾舞团经典剧目剧照交相辉映,暖黄色的灯光为这场艺术之夜铺就了温柔的底色。

颁奖礼:荣耀时刻背后的汗水与成长

晚八时许,颁奖仪式正式开始。当主持人用中英双语宣布”最佳技术奖””最具潜力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大奖”等奖项时,现场掌声如潮。来自乌克兰的17岁舞者艾丽娅凭借《天鹅湖》中”黑天鹅32圈挥鞭转”的完美呈现摘得”评委会特别大奖”,她接过奖杯时眼眶泛红:”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参赛,评委老师说我的旋转’像陀螺般精准又带着灵魂’,这让我更坚定了走职业芭蕾道路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赛事特别设置了”青少年组”,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团的16名小舞者全员获奖。这些平均年龄仅14岁的少年,用扎实的基本功和灵动的舞台表现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芭蕾新生代”的实力。颁奖嘉宾、国际芭蕾大师玛丽娜·列金娜在致辞中感慨:”我看过全球无数青少年芭蕾比赛,沈阳的孩子不仅有技术,更有对芭蕾纯粹的热爱——他们的谢幕鞠躬不是机械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敬畏。”

舞台之上:经典与新生的对话

颁奖间隙的精品展演,堪称一场”芭蕾艺术的百科全书”。当大幕再次拉开,《堂·吉诃德》的欢快旋律率先点燃全场。西班牙风格的热情奔放中,男女主演以令人惊叹的跳跃与旋转,将剧中骑士的痴狂与村姑的娇俏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三幕的”大双人舞”,女舞者的足尖在地面划出银色弧线,男舞者则以连续的空转完成”空中劈叉”,观众席爆发出”Bravo”的欢呼——这场由辽宁芭蕾舞团资深演员演绎的经典,既保留了彼季帕编舞的原汁原味,又融入了当代舞者对角色的全新诠释。

若说《堂·吉诃德》是”火热的激情”,那么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团带来的《练习曲》则是”静水流深的诗意”。这部由编舞家根据车尔尼钢琴练习曲创作的芭蕾作品,以钢琴黑白键的节奏为灵感,通过群舞的队形变换与个体舞者的细腻表达,展现芭蕾训练中”重复即艺术”的哲学。16名小舞者身着素白纱裙,在舞台中央反复做着”擦地””小踢腿””五位转”,看似基础的训练动作被赋予了音乐般的韵律——有的舞者微抬下巴望向远方,有的在旋转时睫毛轻颤,连脚尖点地的瞬间都带着呼吸般的起伏。坐在第一排的舞蹈教育家张教授红了眼眶:”这才是芭蕾最本真的模样,没有华丽的服装,只有对每一个动作的敬畏。”

除了经典复刻,年轻的参赛选手们也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创新表达。获得”现代芭蕾组金奖”的李航,用《微笑》重新定义了”痛苦与希望”的主题。舞美设计成灰暗的水泥森林,李航饰演的”都市人”在方寸舞台上用扭曲的身体语言表现焦虑,却在最后一个转身时,指尖触碰到一束追光——那束光里,他的嘴角慢慢扬起微笑。谢幕时,全场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如星河般照亮舞台。”我想用现代芭蕾讲年轻人的故事,”赛后采访中,这个22岁的北京男孩说,”芭蕾不只是王子公主的童话,也可以是每个普通人在生活里的挣扎与绽放。”

艺术无界:一场跨越文化的对话

这场持续近三小时的演出,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文化的交融。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娃在《胡桃夹子》选段中融入了东正教圣歌的旋律,法国舞者梅兰妮则用爵士元素重新编排了《吉赛尔》的二幕双人舞,中国选手陈雨薇的《茉莉花》以扇舞与足尖的结合,让西方观众看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评委席上,来自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资深编舞家马克·斯宾塞不断点头:”以前总觉得中国芭蕾在模仿西方,但今晚我看到的是——他们既尊重传统,又勇敢创新,这种’文化自觉’正是当代芭蕾最需要的。”

散场时,剧院外的沈阳街头已华灯初上。有观众举着手机拍剧院外墙上的”芭蕾之夜”海报,有家长蹲下来问孩子”最喜欢哪个节目”,还有一群舞蹈生围在评委下榻的酒店外,希望能得到前辈的指点。这座城市的夜晚,因芭蕾而变得格外柔软而明亮——正如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李成全在致辞中所说:”芭蕾从来不是少数人的艺术,它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是跨越年龄的浪漫,更是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

当最后一盏追光灯熄灭,”芭蕾之夜”的余韵仍在沈城的夜空流淌。这场属于芭蕾的盛宴或许会落幕,但那些在舞台上绽放的足尖、在练习室里流淌的汗水、在观众心中种下的艺术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绚烂的光芒。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