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仕重启招聘引热议:从”破产传闻”到”高薪招人”,这家充电宝巨头能否绝地求生?

8月的深圳,蝉鸣裹挟着暑气未消。一则来自企查查的招聘信息,却在科技圈掀起不小的波澜——曾因充电宝安全事件深陷危机的罗马仕,竟悄悄开放了”礼品渠道销售”岗位的招聘。月薪12-30K的高待遇、深圳总部的办公地点,与此前”停工停产””濒临破产”的传闻形成强烈反差,让不少关注者直呼”意外”。

从”破产传闻”到”重启招聘”:一场风波里的戏剧性转折

这场招聘的背景,要从两个月前说起。6月,北京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关于停止使用罗马仕部分型号充电宝”的安全提示,直指其产品存在”爆炸风险更高”的隐患。这本是一次常规的产品安全预警,却成了罗马仕命运的转折点——面对舆情,公司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却意外触发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最终导致3C认证被暂停。

认证暂停的连锁反应迅速显现:生产线停摆、库存积压、员工人心惶惶。7月初,罗马仕发布内部通知,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并坦言”7月工资可能延迟发放,后续按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仅留少数员工维持基础运营。更令员工心寒的是,原本近500人的深圳总部,逐渐变得冷清——门禁系统陆续取消普通员工的进出权限,办公区只剩零星几个工位有人值守,甚至有核心管理层被曝”飞往马来西亚”,三个月内三易法定代表人的操作,更坐实了”高层跑路”的猜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马仕已进入破产程序”的消息开始在社交平台发酵。员工们抱着纸箱离开公司、供应商堵门讨债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罗马仕要凉了”成为行业内外普遍的判断。然而,仅仅两个月后,”重启招聘”的动作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份”绝望的平静”。

招聘背后的生存信号:是”回光返照”还是”绝地反击”?

此次罗马仕开放的”礼品渠道销售”岗位,要求3年以上礼品销售经验、本科以上学历,月薪最高3万元,这在当下消费电子行业收缩的大环境下,显得格外惹眼。有业内人士分析,礼品渠道或许是罗马仕试图打开的”第二增长曲线”——不同于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竞争,企业定制礼品市场更注重品牌信任度与供应链稳定性,若能通过这一渠道消化部分库存,或许能为后续恢复争取时间。

不过,招聘信息的释放并未打消外界疑虑。在某招聘平台上,罗马仕”ID设计总监”岗位仍显示”招聘中”,但HR的回复间隔长达数天;而深圳总部的办公现场,据前员工透露,目前仅有20余人留守,主要负责处理售后咨询与供应商沟通。”说是重启招聘,更像是在维持基本运营的’最后一口气’。”一位接近罗马仕的人士如此评价。

危机的伏笔:两年前的”质量警报”为何未被重视?

罗马仕的暴雷并非偶然。多位前员工向媒体透露,早在两年前,售后部门就频繁收到关于充电宝外壳鼓包、电芯异常发热的投诉,甚至有技术人员发现,公司长期合作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为压缩成本,供应商将部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芯混入批次,而罗马仕的质量检测环节却未能有效拦截。

“当时就有同事向管理层提交过风险报告,但得到的回复是’销量这么好,先保证交付’。”一位已离职的前品控工程师感叹。这种”重扩张轻质量”的发展模式,最终在6月的安全事件中集中爆发:当问题产品被高校点名、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时,罗马仕既没有提前准备的质量追溯体系,也缺乏与消费者、媒体的有效沟通机制,导致危机一步步失控。

生死大考:9月底的”证书大限”与5000万库存困局

如今,罗马仕的命运正悬于一线。根据3C认证相关规定,暂停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也就是说,9月底前若无法恢复认证,公司将彻底失去生产与销售资质。更棘手的是,仓库里还堆放着大量印有罗马仕LOGO的成品充电宝,仅成本价就高达5000万元——一旦认证失效,这些库存将因”无合法资质”被依法销毁。

“5000万的库存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公司过去一年的利润。”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若无法在9月底前解决认证问题,销毁库存将导致现金流彻底断裂,届时破产清算几乎是必然结局。而在此之前,罗马仕还需解决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欠款、消费者赔偿等一系列遗留问题,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场危机照见的行业警示

从曾经占据国内充电宝市场半壁江山的”国民品牌”,到如今的”生死未卜”,罗马仕的起伏堪称一部充满遗憾的商业寓言。它既暴露了部分企业在快速扩张中”重市场轻质量”的隐患,也警示着供应链管理的脆弱性——当供应商选择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压低成本时,品牌方若一味追求利润,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至于罗马仕能否在9月底前上演”绝地反击”,或许答案不在招聘信息里,而在其能否真正直面质量漏洞、重建消费者信任。毕竟,对于一家以”安全”为核心卖点的3C产品企业来说,比恢复认证更重要的,是找回对产品质量的敬畏之心。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