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伊川大地稻谷飘香,锣鼓喧天。2025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洛阳市庆祝活动在伊川龙凤山古镇盛大启幕,而这场庆典的“舌尖主角”——27家“伊川老字号”与38家“洛阳味道·伊川味”特色美食的集体亮相,不仅为丰收节注入了浓郁的文化烟火气,更成为中原饮食文明的一次深情演绎。从传承五代的劲松卤肉到百年飘香的白沙羊肉汤,从烟云涧青铜器的匠心复刻到杜康酒的千年醇香,这些美食与器物背后,是伊川人对传统的坚守,也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一、丰收节里的“文化盛宴”:老字号与美食的集体叙事
丰收节不仅是农产品的展示台,更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舞台。伊川县巧妙地将“老字号”品牌与特色美食融入节庆,通过《寻味伊川》专题片、授牌仪式和现场品鉴等形式,让参与者从味蕾到心灵感受伊川的厚重历史。例如,宋记老白沙羊肉面馆的羊汤秘方源自1937年,历经四代传承,2019年已获首批“洛阳老字号”认证;而吴氏黑膏药虽属医药领域,但其百年技艺同样被纳入“老字号”体系,彰显了伊川对多元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这种“饮食+工艺”的立体展示,打破了传统丰收节的单一维度,赋予其更深的文化纵深感。
二、从灶台到舞台:美食背后的匠心与乡愁
此次评选的65家品牌中,既有经营超20年的“老字号”,也有扎根民间的“伊川味”特色美食。例如,红薯面条这一看似朴素的农家主食,因其承载的集体记忆入选“特色美食”,成为连接城乡情感的纽带。而杜康酒作为“酒祖”文化的活态传承,不仅代表技艺,更象征华夏酿酒文明的源头。洛阳市老字号协会指出,伊川老字号的核心在于“独特工艺、地域特征、历史积淀”三者的融合,如烟云涧青铜器复刻品,既延续商周工艺,又融入现代审美,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

三、政策赋能:老字号如何为县域经济注入“舌尖动力”
伊川县此次评选并非孤立活动,而是系统性文化经济战略的一环。早在2025年7月,县政府便启动第二届评选,通过“梯度培育库”机制,在品牌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精准发力。例如,活动明确要求参评主体需“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并计划通过美食节、文旅推广推动“伊川味道”走向全国。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文化赋能”的模式,既提升了老字号的商业价值,也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IP。数据显示,超过70%的年轻人通过美食了解地域文化,伊川正抓住这一趋势,将“舌尖经济”转化为县域发展的新引擎。
四、启示与展望:老字号传承的“伊川样本”
伊川的实践为传统文化活化提供了三点启示:
- 标准创新:突破“餐饮”局限,将医药、手工艺等纳入老字号范畴,形成多元文化矩阵;
- 代际融合:通过短视频、国风市集等年轻化传播,吸引Z世代关注传统技艺;
- 产业联动:以美食为支点,撬动文旅、农业、非遗等产业链协同发展。
未来,伊川计划完善“老字号”集聚区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正如副县长杨鹏辉所言,老字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要成为“未来的创造者”。当一碗羊汤、一块青铜器与丰收的锣鼓同频共振,伊川正书写着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鲜活范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