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商大战到生活服务争夺,互联网巨头寻找新增长点的战略转型

2025年9月,中国互联网圈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大佬回归秀”。刘强东现身宿迁夜市把酒言欢,系上围裙直播炒菜;马云频繁现身阿里园区,对业务过问程度达到五年来最高点。这两位中国互联网的旗帜性人物,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时间段高调回归公众视野,背后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刘强东的”亲民攻势”:夜市饮酒与厨房炒菜背后的商业逻辑
刘强东近期的亮相堪称精心设计的”亲民秀”,但每个动作背后都有着明确的商业目的。
宿迁夜市把酒言欢:
看似简单的回乡探亲,实则为京东酒旅业务造势。刘强东乡音未改与”兄弟们”把酒言欢的场景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为京东酒旅业务带来了天然流量。
直播炒菜展示厨艺:
在活动中直播制作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看似是个人秀,实则是为”七鲜小厨”业务代言。刘强东在直播中不忘揶揄对手:”煤气灶不是在马云那买的,用得放心”,”西贝炒不了的菜,我京东能炒”,这些看似随意的调侃,实际上都是经过设计的营销话术。
“七鲜小厨”的差异化突围:高端外卖的蓝海市场
京东在外卖大战中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当阿里和美团陷入补贴战时,京东推出了高端自营外卖”七鲜小厨”,瞄准消费升级人群。
市场定位:
- 目标客户:都市白领、中产家庭
- 价值主张:健康、品质、安全
- 价格策略:高于市场平均价位
- 配送服务:京东物流加持,时效保障
运营数据:
据报道,”七鲜小厨”近期每日处于爆单状态,日均订单超过1500单。这说明中国消费市场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更高质量的外卖支付溢价。

酒旅业务:三年0佣金的颠覆性承诺
京东酒旅业务的推出,直接挑战了携程、美团的市场地位。刘强东承诺酒店商家参与”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可享受最高三年0佣金,这一举措在行业内具有颠覆性意义。
商业模式创新:
- 通过京东PLUS会员体系为酒店引流
- 免除佣金降低酒店运营成本
- 借助京东用户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 打造”电商+酒旅”的生态闭环
政策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强东宣布这一策略后不久,携程就被约谈整改要求调价。这暗示京东的酒旅业务可能得到了监管层面的某种支持或默许。
马云的”幕后指挥”:阿里战略重整与AI聚焦
与此同时,马云在阿里的参与度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点。虽然没有任何正式职务,但马云对阿里战略方向的影响显而易见。
架构重组:
阿里放弃了”1+6+N”架构,重新划分为四大业务部门: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这一调整反映了阿里战略重点的变化。
关键人事安排:
电商由蒋凡负责,AI由吴泳铭负责,全集团运营由蔡崇信掌管。这三人都是马云最信任的旧部,人事安排暗示着马云的影响力回归。
AI战略优先:
据报道,马云一天给一位AI业务高管发了三次信息询问进展,显示了对AI业务的高度重视。阿里正在将AI作为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外卖战事:阿里500亿补贴的豪赌
阿里在外卖市场的进攻性策略据说得到了马云的直接支持。500亿元的巨额补贴投入,帮助阿里在外卖市场”活生生撕下了一个大口子”。
补贴战略的效果:
- 快速获取市场份额
- 打破美团的市场垄断
- 培养用户习惯
- 为支付等业务引流
长期挑战:
补贴策略能否持续?一旦补贴停止,用户会否流失?这些都是阿里需要面对的问题。
从线上到线下: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转型
马云和刘强东的回归,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行业趋势:互联网巨头正在从线上走向线下,从电商平台向生活服务全面进军。
背景原因:
- 传统电商增长见顶,需要寻找新增长点
- 线下生活服务市场数字化程度仍低,有巨大改造空间
- 技术能力溢出,互联网公司有能力改造传统行业
- 用户需求变化,追求更便捷的一站式生活服务
竞争领域:
外卖、酒旅、出行、本地生活等服务成为新战场,互联网巨头的竞争正在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全方位渗透。
就业与垄断:巨头回归的双面影响
巨头回归带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平台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正面影响:
- 平台确实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 西贝带动了1.7万人就业
- 几大平台带动了几十万人就业
- 为年轻人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
负面影响:
- 平台抽成挤压了小商户利润空间
- 算法管理导致骑手等工作压力增大
- 垄断可能抑制创新和多样性
- 蛋糕被巨头切走的部分越多,留给个体的也就越少
未来展望:更加激烈的竞争与监管挑战
随着大佬回归,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我们也要思考:这种竞争最终会带来什么?
消费者视角:
短期可能享受补贴红利,长期可能面临选择减少和服务质量下降的风险。
商户视角:
平台话语权增强,商户议价能力减弱,利润空间被压缩。
监管挑战:
如何平衡促进创新与防止垄断?如何保护劳动者权益?如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这些都是监管层面需要面对的问题。
转型中的互联网时代
马云和刘强东的高调回归,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巨头们不再满足于线上流量,开始向线下生活服务全面进军。
这场转型既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也带来了垄断担忧和公平性质疑。如何在促进创新的同时维护公平竞争,如何在享受平台便利的同时保护各方权益,这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巨头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商业故事,它反映了数字时代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我们需要超越”鼓励”或”批评”的简单对立,深入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既创新又包容的数字经济生态。
大佬归来,战场扩大,但比赛的规则和目标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定义。这不仅关乎商业竞争,更关乎我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形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