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月的蝉鸣还在梧桐叶间回荡,南京路步行街已提前奏响中秋序曲。第一食品南东旗舰店的玻璃橱窗里,刚出炉的鲜肉月饼正泛着琥珀色光泽,酥皮上的芝麻在灯光下闪烁如星,与龙华禅寺素月饼的淡雅包装相映成趣。这场跨越时空的味觉盛宴,不仅吸引着本地老饕,更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驻足流连。

一、古法新生:当传统工艺邂逅现代舌尖
龙华禅寺的素月饼制作坊里,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正将醒发好的面团擀成薄如蝉翼的面皮。这个延续千年的工艺,从选料到烘烤全程遵循古法:一级压榨花生油与净化水揉制的面团,需经过三次醒发、五次折叠,才能形成层次分明的千层酥皮。”你看这纹路,像不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衣袂?” 王师傅笑着展示刚出炉的玫瑰豆沙月饼,酥皮簌簌掉落如雪花,内里的豆沙馅却保持着绸缎般的细腻。
与素月饼的禅意不同,第一食品的鲜肉月饼更显烟火气。面点师李师傅将新鲜猪腿肉手工剁成肉泥,加入秘制酱油和葱姜水,顺时针搅拌至产生黏性。”这手法要像太极推手,柔中带刚。” 他演示着将肉馅包入酥皮的技巧,”爆浆的秘诀在于锁水,温度和时间都要精准把控。” 今年新推出的爆浆榴莲月饼,更是将马来西亚猫山王果肉与传统油皮结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奇妙口感。
二、舌尖外交:当老字号遇见国际网红
在广式月饼专区,中韩情侣博主贺贺和赛丽正举着手机拍摄开箱视频。赛丽用韩语兴奋地介绍:”这个玫瑰豆沙月饼的甜度刚刚好,不会像韩国传统糕点那样腻。” 贺俊铨则对着镜头展示五仁月饼:”里面的榄仁来自广东,杏仁是新疆的,每种坚果都有独特的香气。” 他们的视频中,两人用中英韩三语交替解说,评论区里各国网友纷纷留言询问购买渠道。
意大利留学生路凯在邵万生专柜前驻足良久。”我之前在罗马吃过中国月饼,但这里的糟香鲜肉月饼完全不一样。” 他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汤汁在舌尖绽开,”外皮酥脆,内馅多汁,还有淡淡的酒香,简直像在吃意大利千层面!” 马来西亚留学生许洲恺则对毛豆芋艿鲜肉月饼爱不释手:”这造型像鸡腿,味道却很江南,芋艿的绵密和毛豆的清甜搭配得恰到好处。”
三、智慧服务:当传统商街接轨全球需求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享受便捷购物,第一食品推出了 “线上线下一体化” 服务。在南东旗舰店的服务台,日本游客田中先生正通过翻译软件咨询退税事宜。”在商店购买 200 元以上就可以退税,这对我们来说很划算。” 工作人员递上多国语言的退税指南,”您可以选择现金退税,也可以直接退到信用卡。”
对于本地居民,”手机下单、门店自提” 的模式正成为新宠。白领张小姐在微商城下单后,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提货通知:”以前排队要一小时,现在节省了很多时间。” 更贴心的是,针对高温天气,第一食品还提供 “冰袋保鲜配送”,确保顾客收到的月饼依然保持最佳口感。
四、文化共生:当节令食品链接古今未来
在南京路的老字号们看来,月饼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杏花楼的广式月饼礼盒上,烫金的《中秋帖》书法与现代几何图案碰撞出别样美感;松鹤楼与苏州博物馆联名的 “桂月盈思” 礼盒,将明代书画意境融入包装设计,打开礼盒仿佛展开一幅山水长卷。这些创新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更让月饼成为传递东方美学的载体。
“我们希望每一块月饼都能讲述中国故事。” 第一食品常务副店长陈春霞指着正在调试的咖啡味素月饼样品,”下个月这款新品上市后,我们还会推出 ‘ 月饼配咖啡 ‘ 的下午茶套餐。”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南京路的老字号间每天都在上演:鲜肉月饼搭配精酿啤酒,五仁月饼佐以意大利浓缩咖啡,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出独特的风味。
夜幕降临,南京路的霓虹灯次第亮起。老字号店铺里,师傅们仍在忙碌地制作着月饼;街道上,游客们提着满载心意的礼盒漫步。当第一缕月光洒在步行街的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月饼的甜香,更是这座城市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许。正如龙华禅寺素月饼包装上的诗句:”千年酥香传古韵,一味清甜润今心”,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中秋,南京路正用最传统的方式,书写着最现代的故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