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月饼的百年守与新:一位90后如何让非遗香飘世界

在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现场,一盘刚出炉的柴火手工月饼成为焦点。金黄的饼皮裹着饱满的芝麻,咬下时酥皮簌簌掉落,空气中弥漫着果木燃烧的香气与芝麻的焦香。这枚看似普通的月饼背后,是一位90后传承人曾杰锋用现代经营理念唤醒百年技艺的故事,也是中国传统非遗在当代社会破局求生的生动样本。

一、百年技艺:四代人的柴火传承

朱记和的月饼技艺可追溯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始创于湖南邵阳(古称宝庆),最初以麻花糕、糖饼等糕点制作为主。后迁至怀化,经四代人技艺打磨,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柴火手工月饼制作技艺。

​核心工艺坚守​​:

  • 坚持果木柴火烘烤,赋予月饼独特烟熏风味
  • 完整保留12道核心工序:从和面、制馅、包馅到成型、裹芝麻、烘烤
  • 纯手工制作,拒绝机械化替代关键环节
  • “皮比馅香”的传统特色,颠覆现代月饼以馅为主的趋势

这种坚守并非墨守成规,而是对风味的极致追求。曾杰锋解释:“柴火温度变化带来的美拉德反应,是电烤炉无法复制的风味密码。”

二、非遗破局:从“养梦”到市场化生存

非遗传承常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许多传承人靠其他行业“养梦”。朱记和却走出了一条市场化道路:

​产业化布局​​:

  • 8000平方米标准化食品工厂,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
  • 4家“烘焙+咖啡”体验门店,打造消费新场景
  • 2023年入驻怀化国际陆港,借力政策东风拓展市场

​透明化运营​​:

  • 工坊内两步一玻璃窗,全程公开制作过程
  • 消费者可直观看到柴火烤制全过程,建立信任基础
  • 将“非遗工坊”变为观光体验点,延伸价值链

2024年底获批“湖南省省级非遗工坊”,成为怀化市唯一获此称号的标准化食品厂,标志着非遗传承与市场化运营的成功结合。

三、差异化竞争:一口品三香的口感哲学

在月饼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朱记和构建了独特的口感差异化:

​品尝仪式感​​:

  • 先吃皮,后吃馅,颠覆传统食用习惯
  • 酥皮的麦香、芝麻的焦香与内馅的果香形成层次递进
  • 柴火烤制带来的独特烟熏味,形成记忆锚点

​品质坚守​​:

  • 拒绝价格战,主打品质与文化溢价
  • 单个月饼售价是市场普通产品的2-3倍,仍供不应求
  • 通过口感体验完成消费教育,培养忠实客群

这种策略成功实现了市场突围,产品不仅覆盖湖南本地,更通过东兴、武汉、瑞丽等口岸出口至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四、创新联名:传统技艺的当代表达

曾杰锋深谙“守正创新”之道,积极探索跨界合作:

​与喜茶投资方合作​​:

  • 开发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产品线
  • 借助茶饮渠道拓展消费场景
  • 探索“非遗+新茶饮”的融合模式

​与天下寿岳联名​​:

  • 推出黄精月饼系列(黄精牛肉、黄精坚果、黄精五仁)
  • 融合药食同源理念,拓展健康食品市场
  • 实现“非遗+大健康”的跨界创新

这些合作不仅带来销售增长,更实现了文化传播的乘数效应。曾杰锋表示:“联名不是简单贴牌,而是技艺与理念的深度融合。”

五、非遗出海:柴火味的文化使者

朱记和的国际化路径颇具启示:

​产品先行​​:

  • 以食品为载体降低文化接受门槛
  • 柴火风味形成独特差异化优势
  • 适应东南亚市场口味偏好调整甜度

​文化随行​​:

  • 包装设计融入湖南地域文化元素
  • 食用方式保留中国传统礼仪
  • 通过美食讲述中国非遗故事

这种“产品带货文化”的模式,为非遗出海提供了新思路。

六、启示与思考:非遗传承的当代路径

朱记和的案例为非遗保护提供重要启示:

  1. ​自我造血​​:非遗不能仅靠保护生存,必须建立市场化机制
  2. ​适度标准化​​:在核心技艺不变前提下,引入现代管理体系
  3. ​体验化传播​​:让消费者通过体验理解非遗价值
  4. ​跨界创新​​:与传统行业结合拓展应用场景

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评价:“朱记和证明了非遗可以通过创新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传统技艺完全可以成为当代优质生活的一部分。”

柴火延续的文化温度

在机械化生产的时代,朱记和坚持柴火手工制作,看似是一种“倒退”,实则是对品质和文化的坚守。那缕缕柴烟熏烤的不只是月饼,更是一种文化温度的延续。

曾杰锋这个90后传承人,用现代经营理念给百年技艺注入了新生命。他证明了: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活态文化;传统不是发展的阻碍,而是创新的源泉。

当消费者咬下那口酥脆的柴火月饼,品尝到的不仅是三香交融的味觉体验,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创新精神。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最美的样子——既扎根传统,又拥抱未来;既保持本色,又不断新生。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