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成的教育情怀,不仅局限于本土乡村。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他毅然远赴新疆阿勒泰进行援疆支教。在阿勒泰的土地上,他面临着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投入到援疆支教工作中。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许多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如同夜空中的微光,虽不耀眼,却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照亮了无数孩子的求学之路。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胡忠成,就是这样一位用二十年坚守诠释教育初心的教育家。他不仅是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更是乡村教育与援疆支教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二十余载乡村教育坚守:创新教学,点亮学生求知之光
胡忠成的教育生涯,扎根于乡村教育一线。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他深知,对于乡村孩子而言,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是培养情怀与素养的土壤。因此,他立下了“让学生课前有期待,课上有共鸣,课后有回味”的教学追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胡忠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他创新出“三段五环”教学法。在课前,他会精心设计预习任务,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期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上,他通过巧妙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产生共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思想的碰撞;课后,他布置富有启发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回味课堂所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觉得语文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期待与热情。他用生动的讲解、巧妙的设计,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许多曾经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在他的引导下,逐渐爱上了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远赴新疆援疆支教:促进教学理念深度交融
胡忠成的教育情怀,不仅局限于本土乡村。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他毅然远赴新疆阿勒泰进行援疆支教。在阿勒泰的土地上,他面临着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投入到援疆支教工作中。
在援疆期间,胡忠成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专业特长,为当地教师做专题培训15场次。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实施,从学生管理到教学评价,他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他的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案例生动鲜活,受到了当地教师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除了做专题培训,胡忠成还亲自执教、指导公开课22节。他在课堂上展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形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每一堂课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他的公开课,为当地教师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范例,让他们看到了课堂教学的更多可能性。
通过胡忠成的努力,吉阿两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深度交融。他将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了阿勒泰,同时也从阿勒泰的教育实践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也为两地的教育工作者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生践行教育承诺:愿做微光,照亮更多孩子
胡忠成说:“我愿继续做一盏微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求学路,用一生践行对教育的承诺。”这句话,是他教育初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教育人生的生动诠释。
二十多年来,他坚守在教育一线,无论是在乡村学校,还是在援疆支教的过程中,他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己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就像一盏微光,虽然光芒微弱,但却始终坚定地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在乡村,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有了更远大的梦想。在新疆,他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当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当地孩子带来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传承。胡忠成用自己的二十年坚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教师的担当,也让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坚守初心,用自己的微光去照亮更多孩子的求学路,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更加辉煌,我们的孩子们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胡忠成能继续坚守在教育一线,用他的智慧和爱心,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像胡忠成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以他为榜样,坚守教育初心,践行教育承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微光汇聚下,教育的星空将更加璀璨,孩子们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