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破壁 探路文旅: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活力新生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发现成都、南充、泸州等地老厂通过工文旅融合破壁重生,以回忆杀、时尚风、文化韵等创新玩法焕发新活力,为老厂转型和文旅发展提供借鉴。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曾经辉煌的老厂大多因产业变迁、时代更迭而陷入经营困境,有的甚至无奈停产,沦为城市角落里被遗忘的角落。然而,2025 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让我们在成都、南充、泸州等地看到了别样的风景——那些老厂正以工文旅融合的破壁之势,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精彩篇章。

老厂焕新,主打“回忆杀”

走进泸州市纳溪区纳溪丝厂街区,仿佛穿越回了八九十年代。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老歌《众人划桨开大船》欢快响起,市民游客们踩着节拍尽情跳舞,现场热闹非凡。这里,是由始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老丝厂重新规划与活化利用后打造而成的“村 K 大舞台,挑战你就来”活动现场,也是纳溪丝厂·微醺能量站的一部分。

纳溪丝厂街区是工业遗产焕新工程与酒城文化融合的核心成果。4400 余平方米的空间里,老物件、老场景唤起了人们的童年回忆,而充满活力的“村 K”活动则吸引了男女老少参与其中。一位“90 后”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郑国艳感慨道:“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场景只在童年经历过,没想到今天在四川泸州又看到了,既热闹又温馨,让我回味了童年时光,也理解了父母们为何喜欢跳广场舞。”

自今年 5 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纳溪丝厂街区凭借其独特的“回忆杀”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据统计,开街以来最高游客接待量每天可达 3000 多人次。这一成功案例表明,老厂的工业遗产与地方文化相结合,通过唤起人们的回忆,能够打造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旅新场景,让老厂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

潮店汇集,玩转“时尚风”

在成都东郊记忆,曾经的氢氧加压站如今已变身为充满潮流元素的街区。东山 Re˚est 商业街区的潮玩空间——OLDSPEAK FACTORY,保留着原始的红砖外墙、裸露的斑驳混凝土构件和缀满锈迹的钢架结构,呈现出粗犷中见细腻的工业复古风。店内游客们或品酒啜饮咖啡,或观赏艺术作品,享受着休闲时光。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还会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音乐演出和文化活动,持续吸引客流。

整个东郊记忆深耕潮玩时尚领域,将工业遗存与现代潮流基因有机融合,构筑起文化潮玩新地标,形成联动商业街区。在东山 Re˚est 街区,仅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里,就汇集了 20 余家先锋潮流品牌,涵盖国潮新零售、复合型餐饮、共创工作坊等多元业态,每天吸引上万名游客消费打卡。

科技日报国际部副主任房琳琳认为,成都对首发经济的政策支持与浓厚创新氛围,为品牌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培育空间,而东郊记忆的工业遗产则为众多企业提供了独特的承载空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为商业街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土壤。老厂在保留工业特色的基础上,引入时尚潮流元素,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也为老厂注入了新的商业活力。

业态融合,激活“文化韵”

南充六合丝绸博览园作为百年工业文化遗产,去年接待游客量突破 120.3 万人次,园区运营方的旅游综合收入达 7000 万元。然而,游客到访转化为实际消费的比率仍然偏低,难以充分满足游客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为此,园区开启了新一轮全维度的提升。

今年 10 月起,南充将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着力于工文商旅场景融合发展,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一方面,提档升级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住宿等配套设施,打造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酒店集群和特色主题民宿;另一方面,深度激活丝绸文化 IP 价值,以传统蜀绣为核心,打造集丝绸印染、刺绣工艺于一体的互动体验工坊,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通过融入百年六合历史文脉,打造沉浸式动态场景演绎。

在川东北,文旅消费的本质是精神消费,景区的持续走红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有力支撑。同样,蜀宴赋将旧工厂车间巧妙改造,以汉、唐、宋三朝成都为叙事背景,打造出融合乐舞演绎、光影艺术与餐饮体验的文化消费空间,尽显蜀地风华古韵。开业仅两年,就接待逾 29 万人次游客,其中境外游客占比超过 30%。未来,还将深度挖掘更多蜀地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

老厂破壁,探路文旅,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是一次产业转型的成功探索。成都、南充、泸州等地的老厂,通过主打“回忆杀”、玩转“时尚风”、激活“文化韵”等不同方式,实现了从老旧工厂到文旅新地标的华丽转身。它们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也为其他地区的老厂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厂在工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破壁前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