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滨江西兴街道的永久河单元,一片占地1.6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打桩机的轰鸣声中,一栋高100米的曲面玻璃塔楼已初现雏形。这不是普通的商业楼宇,而是电商直播界”顶流”薇娅所属的谦寻控股,斥资超3亿元打造的总部大楼。从”直播间里的带货一姐”到”城市天际线的新坐标”,谦寻正用一座实体建筑,向行业宣告其在直播电商领域的野心与底气。

从”流量神话”到”产业底座”:谦寻需要一座怎样的总部?
2021年薇娅因税务问题淡出公众视野后,许多人曾猜测谦寻控股是否会受此影响。但事实上,作为国内头部MCN机构,谦寻早已完成从”单一主播IP”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的转型。目前,其业务覆盖直播电商、供应链管理、品牌孵化、数字营销等多个板块,合作品牌超5000家,年GMV(商品交易总额)长期稳居行业前列。随着业务版图扩张,原有的分散办公场地已难以满足需求——研发团队需要更先进的数字技术支持,选品中心需要更大的仓储式展厅,直播基地需要更专业的场景搭建空间……
选址滨江,是谦寻的战略落子。作为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区”,滨江西兴街道所在的互联网产业带,聚集了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科技巨头,更拥有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链配套。这里不仅是杭州”城市东扩”的核心区域,更是浙江”数字经济2.0″的试验田。谦寻控股创始人董海锋(薇娅丈夫)曾公开表示:”我们要在产业最活跃的地方,打造一个能支撑未来10年发展的’数字堡垒’。”
6.6万㎡的”数字魔方”:浙大设计院的三大设计密码
2023年4月,谦寻以2206万元竞得永久河单元M1-02(01)地块后,立即牵手浙江大学规划院(ZUP)启动设计。对于这座承载企业未来的总部大楼,设计团队提出了”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建筑语言。
第一重密码:”积木叠层”的数字美学。 主塔楼高100米,共21层,外立面采用曲面玻璃幕墙,从地面到顶层呈现”下宽上窄”的渐变造型,远看像一块被精心堆叠的巨型积木。这种设计并非单纯追求视觉冲击——曲面玻璃的最大倾角经过精确计算,既能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减少室内照明能耗,又能通过光影变化模拟”数据流动”的动态效果。白天,阳光穿透玻璃,在地面投射出流动的光斑;夜晚,嵌入玻璃的LED灯带可根据直播主题变换色彩,未来甚至能实时同步热门直播间的人气指数,真正实现”建筑即屏幕”的交互体验。

第二重密码:”多元共生”的平台生态。 除了100米的主塔楼,项目还规划了4栋裙楼,高度从2层到6层不等,最高38米。这些裙楼并非简单的”配楼”,而是通过连廊、空中花园与主塔楼有机连接,形成一个”垂直产业社区”。其中,2层裙楼将作为”直播共享空间”,配备专业级直播间、选品展厅和达人培训室;3-4层裙楼规划为”供应链管理中心”,引入智能仓储和物流调度系统;5-6层则定位为”国际交流中心”,未来可能承办全球直播电商峰会。这种”主塔引领+裙楼协同”的布局,本质上是将建筑空间转化为产业资源整合的平台。
第三重密码:”会呼吸”的绿色基因。 在寸土寸金的滨江核心区,谦寻总部大楼却预留了大量生态空间:大楼四周设置宽度不等的公共绿带,种植香樟、银杏等本土树种;地下室顶板全部覆土,打造屋顶花园;最具亮点的是大楼中部的下沉式庭院,通过阶梯式绿化和透水铺装,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空间,既解决了传统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又形成了”微气候调节系统”。”我们测算过,这些绿色设计能使建筑综合能耗降低25%以上。”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介绍,连一楼的企业展厅都放弃了传统的大理石墙面,改用再生材料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在呼应”可持续”的行业发展趋势。
从”工地”到”地标”:33个月的倒计时与行业期待
按照规划,谦寻总部大楼自2023年9月正式开工,将在33个月后(即2026年6月)竣工投用。目前,工地已完成地基处理,主塔楼的桩基工程已过半。对于谦寻而言,这座大楼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其从”头部企业”向”产业生态组织者”转型的关键载体——未来,这里将汇聚超2000名员工,包括技术研发、内容创作、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团队;同时,通过开放部分共享空间,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入驻,形成”直播电商产业生态圈”。

更值得关注的是,谦寻总部的落地或将重塑滨江互联网产业带的格局。此前,该区域以互联网大厂的”总部经济”为主,而谦寻作为”新经济代表”,其更具活力的产业形态和更开放的共享理念,有望吸引更多中小直播机构、MCN机构和服务商集聚,推动滨江从”大厂聚集地”升级为”数字经济全生态示范区”。
从直播间里的”OMG买它”到滨江畔的”数字之窗”,薇娅和她的谦寻控股正在书写一个新的故事——这不仅是个人IP的延续,更是一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缩影。当2026年的晨光洒在那座100米高的曲面玻璃塔楼上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建筑的落成,更是一个产业的进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