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的登封,嵩山叠翠,秋意初染。在第二十二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中原论坛的现场,来自汽车产业链的掌舵者们围坐论道,窗外的千年古刹与场内的思维碰撞形成奇妙互文——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厚重底蕴的城市,恰如其分地隐喻着中国汽车产业此刻的状态:既有历史积淀的沉稳,又需直面变革的勇气。

作为见证中国汽车营销领域二十年变迁的”老兵”,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的开场白带着几分感慨:”二十年前,我们在这里探讨如何让中国汽车’走出去’;二十年后,我们已站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最前沿。”这场以「山止川行,和而不同」为主题的论坛,既是对过去二十年中国汽车从”跟跑”到”领跑”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新周期发展路径的集体求解。
一、穿透数据迷雾,认清产业变革的本质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曲线堪称震撼:从2009年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至今,年销量从不足600万辆跃升至3000万辆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1年的0.04%飙升至2024年的40.9%,今年1-7月更突破45%;智能化浪潮下,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车率从2019年的3.3%跃升至2025年1-4月的77.8%……这些数字背后,是产业结构的颠覆性重构——曾经燃油车”一统江湖”的格局被打破,”电强油弱”的新态势加速形成;竞争主体从传统车企的”二人转”,演变为自主、合资、新势力、跨国品牌的”群像戏”。
但繁荣之下亦有隐忧。王侠提醒在场嘉宾:”量的增长终会触达天花板,过去二十年我们靠’乘风破浪’实现规模扩张,未来二十年必须学会’逆水行舟’。”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高位运行已持续16年,2018-2020年的负增长、近年来的低位徘徊,都在警示一个事实:单纯依靠销量增长的”旧引擎”正在熄火,真正的增长动能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技术自立、模式创新、品牌建设、体系能力”的综合提升。这不是周期性的波动,而是产业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
二、跳出内卷困局,守住产业发展的底线
“内卷”是近年来汽车行业的高频词,但在王侠看来,这个词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危机。尽管国家层面已通过政策引导缓解恶性竞争,但行业”内耗”仍未根本扭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利润率4.8%,虽较2024年的4.3%略有回升,却仍低于下游工业5.7%的平均水平,更不及十年前8.7%的黄金时代;前7个月降价车型数量减少,但降价幅度未收窄,”隐性内卷”愈演愈烈——金融贴息、权益捆绑、”加量不加价”等手段层出不穷;13家上市车企上半年业绩预告中,八成乘用车企业预计净利润亏损。
“市场可以竞争,但不能乱战。”王侠强调,应对内卷必须有清晰的底线意识:其一,质量与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以牺牲质量安全为代价的营销都是”饮鸩止渴”;其二,诚信经营是产业链的基石,杜绝夸大宣传、拉踩竞品等短视行为,维护合作共赢的生态;其三,拒绝”赔本赚吆喝”,避免透支式增长,守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论坛前两日,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释放出国家治理”内卷”的明确信号。”但政策引导只有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见效。”王侠直言,行业需要的不是”被动合规”,而是”主动升级”。
三、深耕海外市场,拒绝”内卷”输出
中国汽车出口的强劲势头,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发展亮点。但王侠提醒,出口增长的”加速度”正在放缓:2021年106%、2022年54%、2023年58%、2024年19%、今年1-7月12.8%,增幅已与国内市场趋同。更严峻的是,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国的关税壁垒、欧洲的碳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让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陡增。
“出海不是简单的’产品搬运’,更不能把国内的’内卷’模式复制到海外。”王侠指出,理性的出海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技术优势、资源禀赋,找到差异化路径。他特别强调”体系能力出口”的重要性——从研发、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本地化布局,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融合的价值传递,才是可持续出海的关键。”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海外市场,把它建成品牌高地、价值高地,而不是消化过剩产能的’泄洪区’。”他举例说,某自主品牌在东南亚建立完整的研发中心和供应链体系,通过深度本地化运营,不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更带动了当地就业与产业升级,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回归价值原点,做时间的朋友
演讲尾声,王侠用三组对比引发深思:”价格乱战≠价值创造,流量狂欢≠品牌资产,用户数据≠用户忠诚。”他指出,当前汽车营销的种种乱象,本质是同质化竞争下的集体焦虑。面对新周期,企业必须回归”价值为王”的本质——这种价值,既包括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可靠性,也包括品牌的文化内涵、用户的情感认同;这种价值,需要长期主义的耐心培育,而非短期投机的心态。
从2005年首届论坛到2025年的第二十二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每一次跨越。正如王侠所说:”下一个二十年,我们需要的不是’风口上的猪’,而是’扎根大地的树’。”当行业褪去浮躁,当企业专注价值,中国汽车必将在长期主义的土壤中,生长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