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的厨房飘着若有若无的饭香,我盯着冰箱里两个有些皱皮的苹果发呆——这是早上买菜时顺手拿的,想着熬个粥配,结果粥煮好了,苹果还孤零零躺在保鲜层。突然就想起朋友圈里刷到的空气炸锅甜品,突然冒出个念头:”要不试试做个苹果派?”

说干就。翻出压箱底的低筋面粉,又拆了包之前买的松饼预拌粉——其实家里连预拌粉都没有也行,不过既然有现成的,省得称量麻烦。苹果要选脆甜的,我挑了这两个表皮带点斑点的,果肉应该更紧实。切片时特意切薄,刀工不好,厚的厚的薄的薄的铺在油纸上,倒像幅抽象画。
调面糊时手忙脚乱。预拌粉包装上写着95g加180ml水,我想着加个鸡蛋会更蓬松,于是倒了颗常温蛋进去搅匀,又加了点肉桂粉——这东西我总嫌香得冲,但放在苹果派里据说能提味,半勺下去,面糊里浮着星星点点的棕黄,倒像撒了把细碎的阳光。
最妙的是撒芝士碎的瞬间。芝士碎是上次做焗饭剩下的,平时总嫌它腻,但撒在湿润的面糊上,奶白色的颗粒像落了层薄雪,还没烤就让人开始想象融化后的拉丝感。空气炸锅预热时”叮”的一声,我把盘子轻轻推进去,160度的温度像双温柔的手,开始给这堆食材施魔法。
等待的20分钟比想象中漫长。我趴在厨房门上看时间,闻着越来越浓的香气,突然懂了为什么有人说”厨房是最好的治愈场”。刚开始是苹果的清苦混着肉桂的辛香,接着面糊里的奶香慢慢漫上来,最后竟有了点焦糖的甜——不是齁人的甜,是食物在高温下自然散发的、带着烟火气的甜。
“叮”的一声,空气炸锅完成了它的作品。掀开盖子的瞬间,热气裹着香气扑了满脸。金黄的外皮鼓着小泡,边缘微微焦脆,用叉子轻轻一压,内里的面糊立刻塌陷成柔软的云,露出底下透亮的苹果片,还能看见肉桂粉的纹路嵌在其中。芝士碎早化成了半透明的网,把苹果和面糊紧紧裹在一起,像块会发光的琥珀。
咬第一口时有点惊讶——外脆里软的层次比想象中丰富。外层的面糊烤得刚好,脆得掉渣却不硬;中间的部分绵软湿润,带着蛋香和奶香的余韵;最里面的苹果片还保留着一点脆劲,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和肉桂的温暖香气缠成一团。原本担心不甜的问题,此刻完全不存在——苹果本身的甜被激发得刚刚好,像喝了口温热的蜂蜜水,从喉咙暖到胃里。
想起朋友总说我”做饭像打仗”,这次却意外顺利。可能是因为材料都随手可得,可能是因为步骤简单到不需要动脑,又或者是因为,当你用心对待一堆普通的食材时,它们总会回报你最真诚的美味。
喜欢甜口的朋友可以在表面筛层糖粉,白色晶体落在金黄的表面,像落了场细雪。我更爱淋勺桂花蜜——提前腌渍的桂花瓣浮在蜜里,舀一勺浇上去,桂花香混着苹果香在嘴里炸开,突然就想起小时候外婆家院子里的桂树,秋天时落得满地都是,捡起来夹在书里,翻书时都是香的。
其实哪有什么完美的甜品呢?店里卖的苹果派或许更精致,造型更漂亮,奶油更细腻,但这块用空气炸锅做出来的,带着厨房的温度,沾着一点芝士碎的残渣,咬下去还会有点烫嘴的,才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甜。
生活里的大幸福可能是升职加薪,是小长假出行,但更多的小确幸,藏在一块刚出炉的苹果派里,藏在厨房飘出的香气里,藏在咬开时那声满足的叹息里。
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热乎乎的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