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的北京,夏末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自然资源部的会议桌上。当司长在发布席上宣布”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时,台下记者们的快门声与笔记声交织成一片——这不仅是一次行政程序的完成,更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全新阶段。

从”模糊边界”到”精准落户”:国家公园的”身份证”意味着什么?
站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监测站的高倍望远镜前,护林员老周曾为”这片林子到底归谁管”困惑多年。”以前巡山时,遇到采药的山民,总得翻出泛黄的文件袋,跟人家解释’这是国家级保护区’;碰到跨市县的河流治理,还得打十几个电话协调。”老周的困惑,正是我国早期国家公园管理的典型痛点——尽管2016年起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但受限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尚未完善,部分园区存在”四至”范围模糊、管理主体交叉、权责划分不清等问题,如同给”生态大管家”发了张没有详细地址的”工作证”。
而此次确权登记的完成,为每座国家公园颁发了法律意义上的”户口本”。所谓确权登记,是指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系统,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精准划定公园”四至”边界,明确森林、草原、湿地、水流等各类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主体,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最终形成”权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管理体系。用自然资源部登记局负责人的话说:”这就像给每片山林、每条溪流都装了’电子身份证’,以后无论是生态保护、资源利用还是执法监督,都能按’图’索骥。”
五大”生态旗舰”:各有特色的”绿色户籍”
此次完成确权登记的5个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旗舰区域”,每一处都有独特的生态价值与确权需求。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过去因行政区划分割,13个自然保护区曾分属不同市县管理,”碎片化”保护导致栖息地连通性不足。此次确权登记中,三省联合划定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通过统一登记明确由国家林草局垂直管理,彻底解决了”一山两治””一水多管”的困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区负责人表示:”确权后,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将不再受行政壁垒限制,大熊猫种群交流有望加速。”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交界,是我国唯一以野生东北虎豹为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这里森林覆盖率超90%,但过去因集体林地占比高(约43%),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引发的补偿纠纷频发。确权登记中,通过明确”国家所有、集体使用”的产权关系,同步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园区内集体林地的生态补偿标准由原来的每亩每年5元提升至20元,村民们从”怕虎豹”转变为”护虎豹”,今年上半年监测到的虎豹活动轨迹同比增加37%。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岛屿型热带雨林。这里有全国1/3的被子植物、1/4的鸟类,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长期以来,园区内存在矿业权、小水电等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区域存在”一地多证”现象。此次确权登记通过”图斑比对+现场核查”,累计排查矛盾图斑127个,最终划定核心保护区1.4万平方公里,将15处历史遗留矿山全部纳入退出清单。”现在每棵树都有了明确的’主人’,盗伐、滥伐的违法成本大幅提升。”公园管理局局长指着实时监控屏幕说,”上个月系统自动预警了3起可疑火情,我们10分钟内就锁定了责任主体。”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集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更保存着2.5亿年前的古闽越文化遗址。这里的特殊之处在于”生态+文化”的双重属性,确权登记中创新采用了”生态空间+文化空间”分类登记模式:对九曲溪流域等生态核心区实行最严格保护,对朱熹园、城村汉城遗址等文化遗产区明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南平市文旅局局长兴奋地说:”现在搞旅游开发,必须先查’生态账’和’文化账’,再也不能随便建民宿、修步道了。”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平均海拔超4500米,过去因高寒缺氧、地广人稀,存在”多头管理、监管缺位”问题。确权登记中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将园区12.31万平方公里划分为11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生态管护员+科技监管员”双岗责任。玛多县牧民索南多杰如今多了个新身份——生态管护员,他手机里的”管护APP”能实时上传巡护轨迹,”现在每片草场、每条溪流的状况,都能第一时间传到省里,去年我们巡护的区域,藏羚羊数量增加了200多只。”
产权改革背后:一场关乎生态安全的”制度革命”
首批国家公园确权登记的完成,绝非简单的”划界立标”,而是一场涉及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从管理机制看,确权登记明确了”国家所有、分级行使、权责对等”的产权体系:中央直接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如大熊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委托省级政府代理行使(如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省级政府再委托市县政府行使部分管理权(如三江源国家公园)。这种”央地协同”模式,既避免了”一放就乱”,又防止了”一收就死”。
从技术支撑看,此次登记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年度变更调查、地理国情普查等12类数据,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分辨率达0.5米)、三维实景建模等技术,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国家林草局信息中心主任展示的系统界面中,每座国家公园的边界线、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数据都能实时更新,”相当于给国家公园装了’数字大脑’。”
从长远影响看,确权登记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了基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明指出:”过去生态保护主要靠财政投入,确权后可以通过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特许经营等方式,让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比如三江源的清洁水源、海南雨林的碳汇功能,未来都可能成为可交易的生态产品。”
从”确权”到”守责”:国家公园的新征程
站在新的起点上,首批国家公园正面临”确权”后的首个挑战——如何将”产权清晰”转化为”保护有力”。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当地正在探索”生态移民”与”社区共建”新模式:对核心保护区内的23个村屯实施整体搬迁,同时在缓冲区建设”生态驿站”,引导村民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我们既要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也要让他们从保护中获得收益。”延边州副州长表示,目前已有12个村屯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发”观虎体验””森林研学”等特色项目。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则聚焦”智慧监管”:计划年内建成覆盖全园的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部署5000台红外相机、100套水质传感器,实现对森林火灾、病虫害、野生动物活动的实时预警。”确权不是终点,而是精细化管理的新起点。”公园科研处处长说,他们正在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AI技术分析10年间的生态数据,为制定差异化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对于公众而言,确权登记也带来了更直观的改变。国家公园管理局日前发布公告,明确5个国家公园将逐步向公众开放生态体验区,游客需通过”国家公园预约平台”实名预约,严格遵守”无痕山林”准则。”以后去武夷山看玉女峰,去三江源拍藏羚羊,不仅能更安全,还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保护什么。”户外爱好者王磊期待地说。
从”确权登记”到”长效保护”,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正如自然资源部部长在确权登记总结会上所言:”这5本’户口本’,不仅是生态保护的’产权证’,更是美丽中国的’承诺书’。我们要用制度守护绿水青山,让每一寸国土都承载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