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轰鸣声中,一个全新的赛车时代正被跨界力量改写。2025年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上海嘉定站赛事,不仅见证了领克车队的技术统治力,更目睹了演员韩东君以车手身份完成的双线征战奇迹。这场速度与激情的盛宴,超越了传统赛车运动的边界,将专业竞技与大众文化巧妙融合,勾勒出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全新轨迹。本文将从韩东君的跨界挑战、明星效应与赛车破圈、领克的技术反哺逻辑,以及赛事背后的文化经济现象等多个维度,剖析这一标志性事件如何成为推动中国赛车文化普及的重要转折点。

双线作战的极限挑战:一位跨界车手的专业蜕变
湿滑的赛道、44辆赛车的中游发车位置、突如其来的降雨——2025年9月20日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为CTCC中国杯的参赛车手们设置了一道道严峻考验。在这片混乱中,721号领克03++赛车却稳扎稳打,最终登上TC2组别季军领奖台。令人瞩目的是,驾驶这辆赛车的正是首次参与CTCC赛事的新晋车手韩东君。这位以演员身份广为人知的跨界参赛者,在赛后采访中难掩激动:”这是我真正跑场地赛以来的第一个奖项。尤其CTCC是我心目中非常专业、非常职业的国内赛事。能开着中国的赛车,拿到这样的成绩,对我意义真的不一样。”
从拉力到场地赛的艰难转型,韩东君的赛车之路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为坎坷。此前他主要参与拉力和越野比赛,而场地赛对刹车时机、轮胎磨损、发动机温度和体能分配的精准把控提出了全新要求。为尽快适应,他主动申请在同一周末参加CTCC中国杯及领克杯·城市竞速赛两场比赛,只为积累更多赛道里程。”想多跑几圈,把上赛道的每一个弯、每一段路都摸透”。这种近乎自虐式的训练方式,展现了他对赛车运动的执着追求。
比赛过程中的惊险时刻更凸显了他的临场应变能力。首回合比赛中,对讲沟通问题导致他不得不单人完成全程55分钟+1圈的赛事;又因误差提早驶离维修区,只能靠自己”算秒”调整以避开罚时。赛道上的危机接踵而至——雨中险些追尾前车,又遇前方赛车相撞,他凭借毫秒级的反应连续闪避,最终以漂移与拉力赛的经验化解半湿赛道上光头胎打滑的难题。这些细节不仅证明了他作为车手的专业素养,也展现了中国新生代跨界车手可畏的实力。
次日的领克杯·城市竞速赛,韩东君更进一步。驾驶基于领克03冠军版Pro改装的03 CUP EVO赛车(最大马力270Ps,峰值扭矩390Nm),他以杆位发车,中途虽被超越却再度反超,最终斩获全场冠军。这款赛车配备的PAR碳纤维可调尾翼、GE赛用绞牙避震及355mm刹车盘六活塞卡钳,为他的激烈驾驶提供了精准操控与可靠制动保障。双线作战皆登领奖台的成绩,让韩东君成为CTCC周末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也向公众证明:跨界不只是噱头,而是对专业极限的真实挑战。
从荧幕到赛道:明星效应如何加速赛车文化破圈
当韩东君、王一博、李治廷、许魏洲等知名艺人齐聚上海国际赛车场,CTCC赛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这种明星与赛车的化学反应不仅体现在看台上增多的粉丝群体,更反映在社交媒体的话题热度上。韩东君在赛后坦言:”我甚至因为想到要参赛两天都没睡好”,这种真挚的表达让公众看到了明星车手对赛事的认真态度,打破了”玩票”的刻板印象。
明星参与职业赛事创造了多赢局面:对CTCC而言,跨界车手带来了破圈层的流量,使这项专业赛事获得远超传统车迷群体的关注;对参与艺人而言,职业赛车舞台成为展现多元自我的绝佳平台;对比亚迪、领克等中国品牌而言,则获得了展示技术实力的高端场景。正如CTCC赛事总监夏青所言:”我们欣喜地看到,跨界车手通过自身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关注中国赛车,这是黄金联赛模式的成功实践。”
领克杯·城市竞速赛作为衔接专业与业余的重要纽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项统一规格赛事采用基于量产车改装的03 CUP EVO赛车,大幅降低了参赛门槛(报名费从2024年的39800元/站降至19800元/站),让更多爱好者能够体验专业赛车的魅力。赛事创新的城市战队竞技模式、滚动发车与倒序发车规则,既保证了竞技公平性,又增加了观赏性。韩东君等明星的参与,则如同催化剂,加速了这一平民化赛事的大众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跨界融合并非以牺牲专业性为代价。相反,明星车手们表现出对赛事规则的充分尊重与竞技精神的真诚追求。许魏洲从飘移赛转型CTCC后表示:”本次参赛将有助我不断进步”;李治廷与高华阳携手摘得中国杯冠军;王一博在CHINA GT中获得组别季军。这些案例共同构成了中国赛车运动独特的”黄金联赛”模式——职业车手与跨界明星同场竞技,既保证了比赛水准,又拓宽了受众基础。

赛道到街道的技术闭环:领克性能家族的进化密码
韩东君驾驶的领克03++赛车与03 CUP EVO赛车,不仅是他在赛场上斩获佳绩的利器,更是领克品牌”以赛促研”技术战略的最佳代言。这两款同源不同命的赛车,完美诠释了领克如何构建从赛道到街道的性能技术闭环,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性能创造”跨越。
03++赛车作为领克03家族的巅峰之作,搭载Drive-E 2.0TD T6 EVO发动机,最大马力350Ps,峰值扭矩450N·m,四驱版零百加速仅需4.89秒。其TCR版本通过宽体设计、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与E-LSD限滑差速器,搭配Bilstein十段可调减震器,弹簧刚度较普通版增加80%,弯道极限达到量产车顶尖水平。这款赛车直接脱胎于领克03 TCR赛车技术,后者在WTCR赛事中曾五年六冠,验证了领克的赛道基因。
03 CUP EVO赛车则展示了另一种技术路径。基于量产版领克03冠军版Pro改装,保留原厂Drive-E 2.0TD T5涡轮增压发动机与7DCT变速箱,通过赛用直出排气系统优化,输出270Ps马力和390Nm扭矩。其改装重点在于操控精准度与安全性提升:PAR碳纤维可调尾翼优化空气动力学;FIA认证防滚架保障车手安全;GE赛用绞牙避震及可调控制臂增强过弯稳定性;355mm刹车盘与六活塞卡钳提供强劲制动力。这种”适度赛化”的理念,使03 CUP EVO成为衔接业余爱好者与职业赛事的理想桥梁。
领克的技术反哺逻辑在量产性能车上得到最直接体现。03+性能进阶版搭载Drive-E 2.0TD T6双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309Ps,峰值扭矩420N·m,百公里加速5.41秒;03冠军版顶配则采用2.0TD T5-7DCT EVO动力总成,输出254Ps/350N·m。这些车型共享同源技术却各具特色,构成从家用运动轿车到准赛车的完整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的性能需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领克**”保留原厂核心架构”的改装哲学**。TCR赛车以领克03原厂白车身为基础,保留原厂悬挂几何结构,仅更换火花塞、喷油嘴等部件,通过优化ECU程序将2.0T发动机功率提升至340马力。CTCC中国杯的03++赛车同样保留原厂发动机与变速箱,仅加装防爆油箱、赛用轮毂、高性能刹车及避震器。这种”最小必要改装”原则既符合赛事成本控制要求,也反向验证了领克量产车的基础性能优势。
赛事经济的多维价值:当速度激情遇上城市消费
2025 CTCC上海嘉定站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赛道上的精彩对决,更在于其开创性地实践了”票根经济“模式,将观赛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力。这一创新恰好呼应了2025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关于支持”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的政策导向。
赛事期间,上海国际赛车场变身巨型消费场景。外场活动区设置环球美食街,康师傅冰红茶、星巴克、DQ等品牌与各地小吃进驻,满足观众味蕾;车手签名会则让粉丝与偶像零距离互动;懂车帝等平台的有奖互动送出赛车周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集体育竞技、文化消费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显著提升了观众留存时间与消费意愿。
更具创新性的是嘉定区商务委推动的”票根转化”策略——将赛事票证作为区域内餐饮、住宿、文旅消费的抵扣凭证。许多观众手持CTCC票根,在嘉定区酒店入住、品尝本地美食、游览周边景点,使”在当地消费”成为观赛体验的自然延伸。这种”硬核赛事+软性消费“的组合拳,不仅提高了赛事的经济附加值,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更宏观视角看,CTCC上海站的成功印证了专业赛事作为城市文化催化剂的独特价值。作为中国唯一拥有FIA认证一级赛道的城市,上海凭借深厚的赛车文化积淀与前瞻性的政策支持,持续引领中国赛车运动发展。嘉定区则通过CTCC等高端赛事的常态化举办,巩固其作为”中国赛车之都”的品牌形象,同时探索出一条”赛事赋能城市”的特色发展路径。
当韩东君等跨界车手在赛道上飞驰时,他们不仅是在争夺奖杯,更是在演绎一种新型的体娱融合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专业赛车与大众娱乐的界限,让速度文化以更亲民的方式触达普通消费者。领克品牌通过支持职业车队与普及型赛事的双重布局,既展示了技术实力,又培育了潜在用户群体。而上海嘉定区则巧妙地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实现了文体旅产业的良性循环。这种多方共赢的生态,或许正是中国赛车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赛车文化的十字路口:跨界之后如何走得更远
韩东君在CTCC赛场的双线佳绩,标志着中国赛车运动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十字路口。一方面,跨界车手带来的关注度提升和商业价值显而易见;另一方面,如何将这种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成为业界需要思考的深层命题。
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术将是关键。CTCC通过科学的BOP性能平衡系统,确保不同组别赛车能在公平环境中竞技。领克杯则通过统一规格赛车(03 CUP EVO)控制成本,使比赛更侧重车手技术而非车队预算。这些制度设计既维护了赛事专业性,又降低了参与门槛,为跨界车手与业余爱好者提供了成长空间。
韩东君的经历特别能说明系统化训练体系的重要性。他从拉力赛、越野赛逐步过渡到场地赛,通过领克杯磨练技术,最终站上CTCC领奖台,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进阶路径。领克构建的赛车人才培养体系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从03 CUP EVO统一规格赛到CTCC职业联赛,形成完整的车手成长通道。这种体系化思维,比单纯依赖明星效应更具可持续性。
从更长远看,赛车文化的普及需要更多中国品牌的深度参与。领克通过03性能家族与赛事技术的双向反哺,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完全有能力在性能车领域与国际巨头抗衡。其TCR赛车基于量产车架构开发,仅进行针对性强化,却能在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这种”原厂即性能”的理念,正在重塑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知。
数字化传播的创新同样不容忽视。CTCC上海站期间,跨界车手的参赛实况通过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领克赛车的技术细节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使专业赛事内容更易被大众理解。这种内容二次创作与分发机制,极大地扩展了赛车文化的影响半径,吸引着原本对机械不敏感的年轻群体。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韩东君与领克军团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辉煌时刻,或许将被视为中国赛车文化普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天,明星的光环没有掩盖竞技的本质,商业的热度没有冲淡技术的追求,流量的喧嚣没有淹没文化的底蕴。这种多元而平衡的发展态势,正是中国赛车运动迈向成熟期的鲜明标志。当更多普通人因为韩东君们的故事而走进赛车场、了解领克03家族、甚至亲自尝试赛道驾驶时,这场比赛的意义就已远超胜负本身,成为推动中国汽车文化向前的重要力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