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赛车运动的历史长卷中,2025年6月15日注定成为被鎏金铭记的时刻。当法拉利AF Corse 83号车组的红色赛车在勒芒萨尔特赛道冲过终点线,25岁的中国车手叶一飞不仅改写了个人职业生涯,更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耐力赛领域的百年垄断,为中国赛车运动树立了划时代的里程碑。这场胜利绝非偶然,而是中国赛车运动从萌芽到茁壮、从学习到超越的缩影,是无数中国赛车人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与奋斗的结晶。叶一飞的夺冠,犹如一束强光,不仅照亮了中国赛车运动的未来之路,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与中国制造的非凡实力。

冲破历史桎梏:中国车手的勒芒登顶之路
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赛道向来被视为赛车界最严苛的试金石。这条全长13.626公里的萨尔特赛道由公路与专用赛道组合而成,38个弯角与长直道的组合要求车手在极限速度与持久耐力之间找到完美平衡。自1923年创赛以来,这项被誉为”赛车界马拉松”的赛事始终是欧美车手的天下,中国面孔在这里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直到2025年那个炽热的夏夜,叶一飞与队友罗伯特·库比卡、菲利普·汉森驾驶黄色法拉利499P赛车,以领先第二名保时捷963赛车整整两圈的优势[改写原文],完成了中国赛车运动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突破。
叶一飞的勒芒之路充满戏剧性与坚韧色彩。早在2021年,当时代表WRT车队出战的他就曾无限接近冠军——在比赛最后一圈领先第二名40秒的情况下,赛车电子系统突然失灵,让触手可及的胜利化为泡影。”很不能让人接受的结果,最后一圈车就这么停了。如果能冲线,就要书写历史了。”叶一飞回忆道,”当时自己没有缓过来,一直在哭。” 2024年转投法拉利后,命运再次捉弄了这位中国车手:83号车组在比赛还剩3小时时因故障退赛。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挫折,铸就了2025年那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比赛中,叶一飞承担了多个白天赛段的驾驶任务,在第20小时的关键转折点,83号车组利用轮胎策略实现反超,叶一飞凭借出色的节奏控制和稳定驾驶,迅速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为最终登顶奠定基础。
“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中国赛车工业二十年的厚积薄发。”[改写原文]叶一飞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的感言,道出了这场胜利的深层意义。从10岁开始接触卡丁车,每周五放学后从西安飞往上海训练,到12岁独自赴日参赛,14岁远赴法国追逐赛车梦想,这位西安少年用十五年的坚持与奋斗,终于在勒芒的最高领奖台上收获了最珍贵的生日礼物——夺冠次日,他迎来了25岁生日。当被问及成为首位在勒芒夺冠的中国人的感受时,叶一飞坦言:”我现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想我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全消化今天发生的一切。此刻,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也许下一秒我就会醒来,而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从卡丁车少年到世界冠军:叶一飞的赛车人生
叶一飞的赛车故事始于西安一家普通游乐场。8岁那年,他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卡丁车,”当时开一个’娱乐车’,超越其他游客时,感觉特别刺激。”这颗最初的火种在两年后发展为燎原之势——10岁的叶一飞开始在国内参加卡丁车比赛,每周五在学校上完课就飞到上海、广东等地训练和比赛。2011年和2012年,他连续两年夺得中国卡丁车锦标赛冠军,完成了卡丁车阶段的国内”毕业”。但这位少年车手的视野早已超越国界,12岁时,他开始每周末飞往日本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在亚洲赛场上磨砺自己的技艺。
孤身赴欧的追梦岁月是叶一飞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14岁时,他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独自前往法国追寻赛车梦想。语言不通与文化差异成为第一道障碍:”法语不会说,我只能用英语去学习法语,这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郁闷。”但这位中国少年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第二年,我就会说一些法语了,可以继续法国的文化课(学习),我也考过了法国的’中考’和’高考’,甚至我在’高考’的时候,比有的同级别法国车手考的还高。”这种在学业与赛车之间的完美平衡,为叶一飞日后成长为全面发展的职业车手奠定了基础。
欧洲方程式赛场的突破验证了叶一飞的天赋与努力。2016年,他赢得法国F4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成为第一位在欧洲F4赛事中夺冠的中国车手。此后几年,他先后征战雷诺方程式、F3等赛事,并在2020年夺得欧洲方程式锦标赛年度总冠军。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车手已经能够在欧洲基础方程式赛事中与本土选手一较高下,为后来向更高级别赛事进军铺平了道路。
耐力赛场的转型与突破成为叶一飞职业生涯的华彩篇章。2021年加盟WRT车队后,他与前F1车手罗伯特·库比卡搭档首次出征勒芒24小时耐力赛,虽以戏剧性方式与冠军失之交臂,却由此开启了在耐力赛领域的深耕。2023年,叶一飞登上WEC(世界汽车耐力锦标赛)顶级组别的赛场;2024年正式与法拉利签约,最终在2025年实现了勒芒夺冠的终极梦想。从卡丁车到方程式再到耐力赛,叶一飞的赛车之路展现了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坛崛起的典型路径——从学习模仿到并跑超越,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
叶一飞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个人天赋、家庭支持与中国赛车运动发展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父亲在他刚开始接触卡丁车时就给予了坚定支持;中国日益完善的赛车基础设施和训练体系为他提供了最初成长的土壤;而欧洲成熟的赛车文化则锻造了他的职业素养与技术能力。正如英国资深赛车记者詹姆斯·埃尔森的评价:”叶一飞是我见过最友善的车手之一。”这种专业能力与人格魅力的双重优秀,使叶一飞不仅成为赛场上的冠军,更成为中国赛车运动走向世界的杰出大使。

产业共振:中国赛车运动的黄金时代来临
叶一飞勒芒夺冠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一座奖杯或一个冠军头衔。这场胜利恰逢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关键节点,与国内赛车产业链的日趋成熟、赛车文化的蓬勃生长形成了强烈的共振效应。当#中国勒芒首冠#的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2.3亿次[改写原文],当法拉利中国宣布与叶一飞续约至2028年并计划在中国开设首个官方驾驶学院[改写原文],我们不难看出,叶一飞的胜利正在为中国赛车运动打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中国赛车产业链的快速成长为车手突破提供了坚实后盾。回顾中国赛车产业发展历程,从1985年首届港京拉力赛举办时的萌芽状态,到如今形成涵盖赛车研发、生产、赛事运营、人才培训的完整产业链,中国赛车产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迁安九江汽摩运动俱乐部等本土机构已获得国际汽联认证的赛车生产资质,能够自主生产变速箱、前后桥、车架、刹车系统等关键部件;环塔”三冠王”韩魏通过收购法国SMG公司赛车知识产权,形成”海外研发+国内生产组装”的模式,提升了中国赛车制造水平。这些产业基础的建设,使得中国车手不再只是”单兵作战”,而是有了整个产业链的支撑。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赛事中的亮眼表现与叶一飞的突破相得益彰。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领克汽车在2019年首秀房车世界杯(WTCR)即夺得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顶级赛事中的首个年度总冠军奖杯,之后又两度卫冕实现”三连冠”;蔚来EP9电动超跑在纽北赛道创造惊人圈速[改写原文]。这些成就打破了传统美日欧系车企在国际赛事的垄断格局,证明中国车企也能凭借精良的技术品质,在汽车产业链顶端的运动赛事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如叶一飞所言:”当我们开着中国研发的混动超跑征服勒芒时,世界将重新认识中国制造的含金量。”[改写原文]
赛车文化在中国的蓬勃生长为运动发展提供了沃土。2021年周冠宇成为中国首位F1正式车手,极大推动了中国赛车文化的普及;F1上海大奖赛等国际赛事的举办,让中国车迷能够近距离感受顶级赛车运动的魅力。据统计,2024年中国参与赛车运动人数突破80万,较五年前增长320%[改写原文]。叶一飞在采访中谈到了中国赛车文化的显著变化:”11、12岁时,我经常前往日本和欧洲参加比赛。当时社会对赛车运动的理解仍有偏颇,很多人认为我去比赛是不务正业。如今国内有了更多赛道和专业设施,与欧洲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种文化氛围的转变,使得更多中国青少年能够无后顾之忧地追求赛车梦想,为中国赛车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中国赛车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从政策层面看,《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促进竞赛表演产业扩容升级;从市场层面看,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从1985年的28.49万辆增长到2016年的1.65亿辆,为赛车运动提供了庞大的受众基础;从技术层面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为中国赛车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机遇。叶一飞的勒芒夺冠,恰如一场及时雨,将中国赛车运动带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驶向未来:中国赛车运动的挑战与机遇
叶一飞在勒芒的辉煌胜利,既是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里程碑,更是面向未来的新起点。站在这个历史节点回望,中国赛车运动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曲折道路;而展望前路,如何在现有成就基础上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成为中国赛车人面临的新课题。国际汽联主席苏拉耶姆”中国车手正在重塑全球赛车格局”[改写原文]的评价,既是对已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潜力的期许。
氢能源赛道的新机遇为中国赛车参与下一轮技术竞争提供了可能。根据国际汽联新规,2026年起WEC将引入氢能源赛车组别[改写原文],而中国车企已在该领域布局专利超1200项[改写原文]。这种技术储备与叶一飞”希望十年内能看到中国车队包揽勒芒前三名”[改写原文]的愿景相呼应,预示着中国赛车运动有望在新能源时代实现弯道超车。法拉利与比亚迪洽谈合作开发下一代Hypercar[改写原文]的消息,更彰显了中外汽车产业在赛车高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趋势。这种融合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人才培养、赛事运营等全方位合作,将为我国赛车运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础生态系统的完善是中国赛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尽管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建成卡丁车与房车赛道,青少年赛事不断增加,但与欧洲深厚的赛车传统和完备的培养体系相比,中国赛车运动仍面临基础薄弱、人才断层等挑战。叶一飞的成功经验表明,早期专业化训练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模式对中国车手成长至关重要。未来,如何构建覆盖卡丁车、方程式、耐力赛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如何平衡”送出去”与”本土培养”两种路径,将直接影响中国赛车运动的人才储备厚度。法拉利计划在中国开设首个官方驾驶学院[改写原文]的举措,或将成为提升中国赛车培训水平的重要契机。
商业价值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是衡量赛车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赛车运动作为集高科技、高投入、高关注度于一体的特殊体育项目,其商业开发潜力巨大。F1等顶级赛事每年吸引全球数亿观众,创造了惊人的商业价值。中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为赛车运动商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截至2016年底,中国在册的汽车类赛车手达5238人,较2013年提升57%,显示出从业者数量的快速增长。随着叶一飞、周冠宇等明星车手的出现,赛车运动在中国的社会认知度与商业价值必将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赛车运动的发展与汽车工业实力息息相关。世界汽车发展史表明,所有汽车强国几乎无一例外也是赛车强国。汽车运动是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汽车品牌在汽车运动赛事上的成功,则是对其技术实力的有力印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国,发展赛车运动既是产业升级的自然要求,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选择。叶一飞的勒芒冠军,恰如一把钥匙,为中国汽车工业打开了通向世界顶级赛事殿堂的大门。
当叶一飞的夺冠巡游车队驶过上海外滩,无数青少年隔着车窗举起卡丁车头盔的画面[改写原文],或许正是中国赛车运动未来最生动的隐喻。从14岁拖着行李箱独自踏上勒芒的土地,到25岁让五星红旗在萨尔特赛道冉冉升起[改写原文],叶一飞用他的奋斗故事告诉世界:在速度与激情的竞技场上,中国车手不仅能赢,更能定义胜利的标准。这场胜利不仅属于叶一飞个人,更属于所有为中国赛车运动发展默默奉献的人们,属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汽车工业,属于每一个怀揣速度梦想的中国少年。
勒芒的钟声已经敲响,中国赛车运动的黄金时代正徐徐展开。在这条永无止境的速度之路上,叶一飞的冠军奖杯既是上一段征程的完美句点,更是下一段伟大旅程的辉煌开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车手站上世界顶级领奖台,随着中国赛车产业链日趋成熟,随着赛车文化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相信,叶一飞在勒芒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赛车运动的未来,必将更加璀璨夺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