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宣布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总计116,887辆。此次召回涉及两个批次:编号S2025M0149I的XMA7000MBEVR2车型(98,462辆)和编号S2025M0150I的BJ7000MBEVR2车型(18,425辆)。召回原因是车辆在开启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时,对极端场景的识别和处置可能存在不足,需驾驶员及时干预以避免潜在碰撞风险。

技术背景与隐患分析
L2级自动驾驶作为“部分自动化”技术,要求驾驶员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小米SU7标准版的系统在多数场景下表现稳定,但此次召回暴露出其对“极端特殊场景”(如复杂天气、突发障碍物或特殊道路标线)的应对能力存在局限。例如,在暴雨天气下,传感器可能因能见度降低而误判车道线;或在前车突然变道时,系统响应速度不足以完全规避风险。这种技术边界正是当前智能驾驶领域的共性挑战。
小米的应对措施
小米汽车表示,将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免费为受影响车辆升级软件,优化算法以提升极端场景识别率,并加强预警提示的及时性。此举体现了智能电动汽车的优势——传统燃油车召回需进店维修,而OTA能快速覆盖大量用户,降低社会成本。据透露,升级将分批次推送,用户需在收到通知后及时完成更新,并在功能优化前保持对驾驶环境的主动监控。
行业影响与用户反馈
此次召回是小米汽车自2024年交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行动,引发业内对新兴造车企业技术成熟度的讨论。部分车主对小米的主动召回表示认可,认为“发现问题后快速响应比隐瞒风险更负责任”;但也有用户担忧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小米公开更多测试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蔚来等品牌也曾因类似问题召回车辆,反映出L2级技术仍需迭代。
专家解读与建议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专家李明指出:“自动驾驶的‘长尾效应’意味着系统可能覆盖99%的场景,但剩余1%的极端情况才是安全关键。”他建议车企在宣传中明确技术边界,避免用户过度依赖辅助功能。同时,消费者应定期参加车企组织的安全培训,了解系统限制。对于此次召回,法律界人士提醒车主可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要求小米提供代步车或交通补贴等权益。
小米汽车的下一步
小米汽车承诺将加强仿真测试与真实路况数据的结合,通过用户授权收集的脱敏数据反哺算法优化。其CTO透露,未来SU7可能通过硬件升级(如激光雷达)进一步提升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此次事件也为行业树立案例:智能汽车时代,软件迭代能力与硬件品控同样重要。
小米SU7的召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揭示了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复杂性,也展现了车企通过数字化手段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法规完善和技术进步,用户与车企需共同构建“人机共驾”的安全意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