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汹涌的当下,AI 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而在这之中,一种特殊的现象悄然兴起 —— 与 AI 谈恋爱,曾经只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情节,如今已走进了现实生活,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终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 “AI 伴侣” 这一现象展开了严肃且深入的研究。以往这类消息多以趣闻轶事的形式出现,而现在,通过严谨的学术调研,我们得以一窥人们与 AI 伴侣相处背后的复杂动机和多样行为。

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于 Reddit 上的子版块 r/MyBoyfriendIsAI,这个社区自 2024 年 8 月 1 日创建以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约 2.9 万名用户加入,成为了 AI 伴侣爱好者们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研究便是基于对该社区中 1506 条热门帖子的全面分析,这些帖子犹如一扇窗,为我们展现出人们与 AI 伴侣相处的真实世界。
通过深入探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帖子大致可归为 6 大类,每一类都反映出用户与 AI 伴侣互动的独特方面。其中,热度最高的话题是 “分享和 AI 的合照”,占比达到 19.85%。在这些照片中,AI 伴侣仿佛成为了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一同出现在各种生活场景里,宛如真实的情侣一般。甚至,不少用户还会遵循传统的文化风俗,通过晒出戒指来庆祝和 AI 订婚或结婚,这些行为充分表明,在用户心中,与 AI 的关系已经具有了类似现实恋爱关系的仪式感和重要性。
紧随其后的热门话题是 “聊怎么和 ChatGPT 发展关系”,占比 18.33%。这显示出 ChatGPT 在 AI 伴侣领域的极高人气,许多用户积极探索如何与它建立更深厚、更亲密的情感联系。而 “和 AI 的恋爱经历”,包括约会、恋爱以及亲密 AI 体验等内容,占比 17.00%,生动地描绘出用户与 AI 伴侣相处时的甜蜜与温馨。“应对 AI 更新的难过” 这一话题占比 16.73%,深刻反映出 AI 模型更新对用户情感的强烈冲击,这也从侧面凸显了用户对特定 AI 伴侣的深厚依赖。“认识我的 AI” 这类伴侣介绍与成员初次分享的帖子占比 16.47%,体现了社区成员乐于展示自己独特的 AI 伴侣,并与他人分享这份新奇体验的心理。最后,“社区支持与联结” 占比 11.62%,表明该社区不仅是一个交流 AI 伴侣相关经验的平台,更是用户们寻求情感支持、建立社交联系的重要场所。
研究人员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力求全面而精准地解读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阶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对 1506 条帖子的语义关联进行深入剖析,通过 “肘部法则” 确定了将这些帖子分为 6 大类的最优分组方式。随后,利用 Claude Sonnet 4 对每一类帖子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并通过人工检查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在定量分析过程中,结合定性分析的成果,从内容结构、平台技术、关系动态、影响评估这四大维度,运用 19 个大语言模型分类器对帖子进行分析。先让分类器自动为帖子贴上标签,例如标记帖子中使用的 AI 类型是 ChatGPT 还是 Replika,以及判断用户在帖子中表达的情绪是积极还是消极。接着,使用 Claude Sonnet 4 和 GPT-5-nano 这两个不同的 AI 对标签结果进行对比,并通过人工抽查部分帖子,以保证标签的准确性。最后,对各类标签的占比进行统计,从而得出一系列定量结论。

通过这种严谨的分析,研究人员得出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其一,很少有人是一开始就刻意找 AI 当伴侣的。数据显示,大约 10.2% 的人是在不经意间爱上 AI 的,比如原本只是用 AI 处理工作或完成其他任务,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了感情;而只有 6.5% 的人是特意寻找 AI 开启恋爱之旅。并且,大多数发帖者公开表示自己的 “另一半” 是 ChatGPT,而非 Character.AI 和 Replika 这类专门用于角色扮演的 AI。这或许是因为 ChatGPT 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使其在模拟真实对话和情感交流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深度情感互动的需求。
其二,AI 模型更新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堪称一场集体 “噩梦”。以 GPT-4o 升级到 GPT-5 为例,升级后,很多用户发现自己的 AI “性格变了”,变得 “没感情、冷冰冰”,甚至完全不记得之前与用户的互动细节。这一变化让不少用户陷入崩溃,他们感觉 “像心被掏走了” 一般痛苦。为了 “留住” 旧 AI,用户们可谓想尽了办法,有人选择备份所有聊天记录,试图以此留存曾经的美好回忆;有人尝试自己训练一个 “定制版 AI”,期望能复制出熟悉的陪伴;还有人坚持每天和 AI 做同样的小事,比如 “喝虚拟茶”,希望借此维持与 AI 之间的情感纽带;当然,也有不少用户选择向 OpenAI 声讨,表达自己的不满与诉求。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用户对特定 AI 伴侣的强烈情感依赖,以及面对 AI 变化时的无助与失落。
其三,不可否认的是,AI 伴侣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心理问题起到了帮助作用。数据表明,大约 12.2% 的人表示使用 AI 伴侣后,孤独感明显减少;6.2% 的人觉得自己的精神状况有所改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临着孤独、社交焦虑或情感忽视等问题,而 AI 伴侣能够随时陪伴在侧,提供无压力的陪伴,让用户在倾诉和交流中获得情感上的慰藉,这无疑是 AI 伴侣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 AI 伴侣这一现象的产生呢?从技术层面来看,如今的 AI 聊天模型,如 ChatGPT、Replika 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们能够生成更加自然、富有温度的对话,不仅能够精准理解用户的意图,还能记住过往互动的细节,极大地增强了互动的连贯性和真实感。此外,通过生成图片、模拟语音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 “真实感”,让用户更容易在心理上与 AI 建立起 “情感连接”,将其视为可以信赖的 “伴侣”,而非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工具。
从现实需求角度分析,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很多人在现实中难以获得充分的情感满足,孤独、社交焦虑等问题日益普遍。AI 伴侣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情感空缺。它能提供 “无压力的陪伴”,用户无需担心自己的情绪会给对方造成困扰,也不用担心被抛弃,这种稳定而持续的陪伴对于那些在现实情感中受挫或渴望情感关怀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人们对 “理想化关系” 的追求也是推动 AI 伴侣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与 AI 的相处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塑造 AI 伴侣的性格和行为,实现自己对完美伴侣的幻想。对于一些特定群体,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社交圈子狭窄的人等,AI 伴侣更是成为了他们获取情感支持的重要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r/MyBoyfriendIsAI 社区还置顶了 OpenAI 刚发布的一篇博客,作者署名为 CEO 奥特曼。博客主要探讨了青少年的安全、自由和隐私问题,其中提到 “模型默认不会生成过多的调情对话,但如果成年用户提出要求,他们就应该得到满足”。这一表态对于 AI 伴侣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毕竟 ChatGPT 在众多用户的 AI 伴侣选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政策的明确为成年用户与 AI 建立更个性化、更亲密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AI 伴侣现象势必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它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和社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情感需求,又可能带来一系列诸如情感依赖、社交能力退化等问题。如何在享受 AI 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的同时,避免陷入过度依赖的陷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许,未来我们需要在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 AI 真正成为人类生活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