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7日下午发生雷击致游客受伤事件,随后因清理雷暴导致的倒伏树木临时闭园半天,官方确认已上报情况并将全面排查园区安全隐患。

9月8日清晨,广西柳州的天空还笼罩着薄雾,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入口处却比往日多了几分紧张——原本应开放的园区大门紧闭,电子屏上滚动着”临时闭园通告”,保安手持扩音器向陆续抵达的游客解释:”今天上午要清理倒伏树木,下午两点才能恢复开放。”这场临时闭园的背后,是一场发生在12小时前的惊险事故:7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天气中,多名游客在公园内一处凉亭躲避时遭遇雷击,有人受伤送医。
雷暴突袭:凉亭下的”致命庇护所”
“当时就听见’咔嚓’一声炸响,抬头看见凉亭顶上的铁皮被劈出火花!”7日下午5点20分左右,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内散步的市民陈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当天午后,柳州天气还晴好如常,不少市民选择下班后来公园徒步。陈女士与几位老友沿着木栈道往深处走,行至靠近西门的”观鹭亭”附近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倾泻而下。
“我们看天色不对,赶紧往最近的凉亭跑。”陈女士说,观鹭亭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顶部覆盖着铁皮瓦,四周没有封闭的围墙。一行人刚钻进亭子里,豆大的雨点便砸了下来,紧接着一道刺眼的强光闪过,耳边响起震耳欲聋的雷声。”亭子里的人都吓傻了,有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直接瘫坐在地上,头发都竖起来了。”陈女士回忆,约莫两分钟后,雷声渐远,雨势稍小,她们才发现凉亭角落的一名中年男子倒在地上,脸色发白,呼吸急促;另一名带孩子的年轻妈妈也捂着胸口,说自己头晕得厉害。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在附近巡逻的景区保安。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保安人员透露,接到游客求助后,他们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用对讲机通知了园区管理处。”救护车大概15分钟赶到,伤者被抬上担架时,那个中年男子的裤腿有烧焦的痕迹,手背上还有红疹子。”该保安表示,由于现场混乱,具体受伤人数他并不清楚,但至少有两人被送医。
园区紧急闭园:倒伏树木背后的安全隐患
9月8日清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临时闭园通告,称”因7日夜间持续强降雨及雷暴天气,园区内出现树木倒伏、断枝等隐患,为保障游客安全,9月8日上午7时至14时进行集中清理作业”。但这份看似常规的安全通告,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更多追问——前一日傍晚的雷击事件,是否与树木或设施隐患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柳州市鱼峰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约1.2万亩,园内分布着大量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以马尾松、杉木等高大乔木为主。林业专家指出,雷暴天气中,孤立的高大树木、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如凉亭顶部的铁皮瓦)以及开阔地带的人员,都是雷电容易”光顾”的目标。”马尾松的含水量高,尖端放电效应明显,在空旷区域确实可能成为’引雷针’。”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建国分析,”此外,部分老旧凉亭的避雷设施可能存在缺失或老化问题,这也是潜在风险。”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尽管闭园通知已张贴,但仍有个别游客试图翻越围栏进入园区。”我们也是看到朋友圈说这里能捡倒伏的树枝,没想到被保安拦下来了。”一名试图进入的市民有些无奈。对此,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解释,闭园清理作业涉及大型机械操作和树木修剪,存在高空坠物、机械误伤等风险,必须全面封闭以确保安全。
官方回应:伤者情况”不便透露”,后续将排查隐患
针对公众最关心的”伤者具体情况”,9月8日上午,记者多次拨打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电话,但均无人接听。随后联系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一位值班工作人员表示:”事件已上报市政府应急办,具体伤亡情况属于敏感信息,目前不便对外公布。”柳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士则向记者确认,7日17时30分左右接到公园管理处关于雷击事件的报告,”伤者已被送往市人民医院和工人医院救治,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官方尚未公布详细调查结果,但这场雷击事件已暴露出景区在极端天气应对中的短板。记者查阅柳州市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发现,9月7日下午柳州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中,明确提到”局地可能伴有雷暴大风”,但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是否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例如,是否在雷暴来临前通过广播、电子屏提醒游客撤离至室内区域?是否对园区内的避雷设施进行了定期检测?
“景区内的主要建筑如游客中心、餐厅都有完善的避雷装置,但部分野外凉亭属于开放式结构,避雷设施可能不够完善。”莲花山保护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员坦言,”下一步我们会联合气象、应急部门对全园的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高大树木周边的避雷针设置,以及木质建筑的结构安全。”
雷电避险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的”黄金法则”
这场意外不仅敲响了景区安全的警钟,也为普通市民敲响了防雷意识的警钟。气象专家提醒,在户外遇到雷暴天气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远离孤立物体:避免在树下、电线杆、高塔、广告牌等孤立物体附近停留,更不要躲进空旷地带的凉亭、棚屋;
- 寻找安全庇护所:优先选择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如商场、酒店)或密闭的金属车辆(如汽车)躲避,不要待在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 降低身体高度:若无法及时找到庇护所,应立即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抱头,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成为”突出目标”;
- 远离水域和金属:不要在河边、湖边停留,避免接触金属栏杆、自行车、高尔夫球杆等导电物体;
- 冷静判断方位:雷暴时不要使用手机(尤其是接打电话),避免引发”感应雷”;若多人同行,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防止电流传导。
结语:安全无小事,预防是关键
截至发稿前,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清理作业仍在进行中,倒伏的树木被逐一锯断运走,断裂的树枝散落在步道上,无声地诉说着这场自然灾害的威力。对于游客而言,这场意外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更要敬畏自然之力;对于景区管理方来说,这更是一次警示:安全预案不能停留在纸面上,防雷设施、预警机制、应急演练都需要落到实处。
正如一位在现场参与清理的园林工人所说:”树倒了能再种,设施坏了能再修,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期待官方尽快公布伤者的具体信息,给公众一个交代;更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每一片森林都能真正成为安全的休闲乐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