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贵州榕江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51支来自全国各地的草根足球队齐聚于此,参加“村超”全国赛总决赛。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足球竞技的盛会,更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情感交融的舞台。从新疆到香港,从云南到西藏,球员们跨越千山万水,带着家乡的文化与热情,在榕江的绿茵场上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跨越山河的足球情谊
新疆“兵超”代表队的球员加乌兰·加帕尔一踏入榕江,便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面对当地民众的热情欢迎,他和队友们即兴跳起新疆舞,欢快的节奏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在这里踢球是一种享受。”加乌兰说。在新疆,足球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末的业余比赛让忙碌的人们找到纯粹的快乐。而“村超”全国赛的舞台,更让他们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球员同场竞技,感受不同地域的足球文化。
同样远道而来的还有西藏墨脱县的球员们。为了参加比赛,他们辗转客车、飞机和高铁,行程超过2000公里。墨脱县体育局局长吴承志说:“尽管路途劳累,但踏上‘村超’球场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兴奋取代。”在他看来,“村超”不仅是足球的竞技场,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方言与鲜花:赛场上的文化交融
在“村超”全国赛的球场上,各地方言此起彼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香港海南社团总会足球队的守门员吴逸凯感慨道:“虽然语言不同,但一个眼神、一声喊话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这种默契,正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云南楚雄州马缨花足球队则带来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赛前,他们向对手赠送玫瑰花,用鲜花传递友谊。领队胡程恭说:“‘村超’不仅是比赛,更是展示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平台。”这种以球会友、以文化交融的方式,让赛事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一场人心相聚的盛会。
从“榕江村超”到“中国村超”
“村超”最初只是榕江本地村民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全国赛的启动,标志着“村超”从“榕江人民自己玩”升级为“全国人民一起玩”。各省份与榕江县签约合作,不仅在足球领域展开交流,还在文旅融合、产业协同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地方发展。
2025年6月,榕江遭遇特大洪水,全国各赛区纷纷伸出援手,捐赠资金和物资共计517.9万元。榕江县政协副主席石晶动情地说:“每一支球队都是榕江的亲人,这份情谊比任何奖杯都珍贵。”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让“村超”的意义超越了体育,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足球背后的乡村振兴
“村超”的火爆不仅带动了榕江的旅游业,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比赛期间,榕江的牛肉粉、糯米饭等特色美食成为游客的必尝美味,而球员们带来的家乡特产也在赛场内外形成了一道道“文化风景线”。
更重要的是,“村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庄因足球而闻名,村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足球不仅改变了榕江,也改变了无数参与者的生活。
足球连接人心,体育凝聚民族
“村超”全国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草根足球的强大生命力,也印证了体育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独特作用。在这里,足球不仅是比赛,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情感联结的纽带。未来,“村超”或许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但它的初心不会改变——让更多人因足球而相聚,因体育而团结。
正如一位球迷所说:“‘村超’让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足球,也感受到了最真挚的情谊。”在这片绿茵场上,每个人都是主角,每支球队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