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厅里,人形机器人正随着音乐起舞,机械关节的转动声与观众的惊叹声交织成一片。在这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年度盛会上,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兼CEO王兴兴站在聚光灯下,以一场题为《人形机器人的破局与重构》的演讲,掀起了一场关于行业认知的深度讨论——这位曾被贴上”人形机器人反对者”标签的技术创业者,首次完整披露了宇树从”拒绝入场”到”全情投入”的转折逻辑,也让外界得以窥见这个新兴赛道背后的认知革命。

一、转折时刻:当客户需求敲开”认知之门”
“如果回到三年前,有人问我宇树会不会做人形机器人,我的回答一定是’坚决不做’。”王兴兴的开场白坦诚得近乎犀利。时间拨回2022年之前,这家以四足机器人”莱卡狗”闻名业内的科技公司,始终将研发重心锁定在轮式、足式等非人形机器人领域。”那时候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瓶颈太明显了。”他回忆道,彼时行业普遍面临三大困局:其一,传统机器人依赖”感知-决策-执行”的分段式架构,各模块独立优化导致整体效率低下;其二,专用型机器人在单一场景(如工厂产线、仓库搬运)中已能满足需求,市场对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模糊;其三,从机械结构到控制算法,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本与落地周期远超预期。
转折发生在2022年下半年。”突然有客户带着具体的场景需求找到我们。”王兴兴提到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某汽车制造厂希望在狭窄的发动机舱内完成精密装配,现有的轮式机器人因灵活性不足屡屡碰壁,而人形机器人的双足站立、多关节自由度恰好能解决这一痛点。”他们直接带着订单来找我们,说’只要你们能做出来,价格不是问题’。”这场意外的”需求轰炸”彻底动摇了王兴兴的认知——原来市场的真实需求,早已超越了行业此前对”通用场景”的狭义理解。
“客户的订单不是压力,而是镜子。”他在演讲中坦言,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当技术积累到某个临界点,外部需求的”倒逼”往往比内部预判更能推动创新。”我们开始重新评估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它不是’为了像人而生’,而是’为了适应人所创造的环境而生’。”
二、技术重构:从”数据堆砌”到”模型革命”
在王兴兴看来,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站在”技术拐点”上。他用了两组对比数据:过去五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增长了300%,但真正实现规模化落地的产品不足5%;与此同时,行业在数据采集上投入的资源占比超过60%,却在模型架构优化上的投入不足15%。”我们太沉迷于’用更多数据喂饱模型’,却忽略了模型本身的’消化能力’。”他直言,当前的机器人模型多为”专用模型”的简单叠加,就像”用不同语言写就的书,无法在同一套语法体系下对话”。
基于此,宇树提出了”统一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的技术路线。”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从’多模块协作体’升级为’单一智能体’。”王兴兴解释道,传统机器人的感知、决策、执行是割裂的:摄像头捕捉图像后传给算法分析,再由控制系统发送指令给电机——这个过程存在大量信息损耗与延迟。而端到端模型则试图打破这种壁垒,让机器人通过统一的神经网络直接将传感器输入转化为动作输出,就像人类看到水杯会自然抬手去拿,无需经过”识别-判断-指令”的繁琐步骤。
为了验证这一思路,宇树的实验室里正在上演”机器人学徒”的进化实验:一台人形机器人被放置在模拟家庭环境的场景中,从”拿起水杯”到”端水走路”再到”放在指定位置”,原本需要数千条标注数据的任务,如今通过大模型的自主学习,仅需数百次试错就能完成。”这不是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认知维度的跃迁。”王兴兴强调,当模型具备跨场景迁移能力,机器人才能真正从”工具”进化为”智能体”。
三、未来图景:从”单一场景”到”全场景共生”
“我们不做’特定场景的机器人’,我们要做’场景的共生体’。”谈及产品愿景,王兴兴的眼睛亮了。在他的规划中,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将突破工厂、家庭、舞台等传统场景的边界,成为”可适应、可进化、可共情”的智能伙伴:”在工厂,它能像熟练工一样完成精密装配;在家庭,它能理解老人的步幅调整搀扶力度;在舞台,它能根据音乐节奏实时调整舞蹈动作——这些能力的底层,是统一的智能模型与可快速迭代的硬件架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宇树正在进行一场”全员攻坚”:从算法工程师到机械设计师,从测试员到产品经理,公司90%以上的员工都投入到了”场景化训练”中。”我们的办公室像个’机器人训练营’,走廊里有练习上下楼梯的机器人,会议室摆着模拟厨房的操作台,连茶水间都放着一台学泡咖啡的’实习生’。”王兴兴笑着透露,这种”全场景沉浸式研发”模式,让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在最近半年的场景适应速度提升了40%。
当”反对者”成为”定义者”
从”坚决反对”到”全力投入”,王兴兴的转变折射出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认知进化。正如他在演讲尾声所说:”技术创新的最大敌人,往往是我们对’正确路径’的固执想象。当客户需求敲开认知之门,当技术积累突破临界点,曾经的’不可能’终将成为’新起点’。”在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上,宇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这场由”反对者”发起的技术革命,或许正预示着行业真正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