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目的地后,手机屏幕差点摔地上——1516新元?这哪是打车,分明是抢钱!”8月20日中午12点,新加坡白领陈雨桐盯着手机里Grab跳出的预估车费,整个人愣在原地。这个从新传媒总部大楼到新加坡体育城的常规短途路线,她每天通勤都要打两趟,往常车费不过17.5新元,此刻却像被施了魔法般暴涨87倍。

这场突如其来的”价格风暴”远比想象中猛烈。从用户反馈看,异常覆盖了新加坡几乎所有热门区域:淡滨尼到加东7.5公里的日常通勤线,车费飙至1012新元;碧山到乌节路16公里的跨区路线,标价1008新元;小印度到圣淘沙的滨海湾线路,同样以1008新元”劝退”乘客;甚至连去机场、兀兰工业区(Woodland)、大士(Tuas)这些更远的目的地,起步价都直接标上了1500新元。”我看了眼工资条,这个月全勤奖才500新,够不够付半趟车钱?”网友@打工人的日常在社交平台自嘲。
更令人措手不及的是,这场”数字灾难”并非个例。据网络故障追踪平台DownDetector数据显示,从11点45分至12点15分的半小时内,平台涌入近70起用户投诉,内容高度一致:”车费离谱””无法完成支付”。有用户尝试下单时,页面甚至弹出”交易金额过高,暂不支持”的提示;更多人则在确认订单前紧急取消,生怕”手滑”付了这笔”巨款”。
有趣的是,这场风波不仅波及新加坡本地用户,马来西亚、印尼等邻国的Grab用户也陆续反馈出现类似异常。”本来计划周末去柔佛新山吃海鲜,结果APP显示车费要2000马币(约600新元),吓得我赶紧改乘火车。”马来西亚网友@阿杰在脸书上吐槽。
好在平台反应迅速。据Grab官方后续通报,技术团队在12点10分左右监测到异常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过限制高风险订单交易、暂时关闭部分区域的定价算法,于12点22分左右逐步恢复正常服务。13时许,Grab在新浪微博、Facebook等平台发布致歉声明:”因系统临时故障导致价格计算模块异常,我们已修复问题并全面排查,向所有受影响用户致以诚挚歉意。”
但这场”乌龙事件”留下的余波远未平息。有新加坡市民翻出往年记录:Grab虽偶有定价波动,但单次涨幅超10倍的情况从未出现过。”平时早高峰最多多收30%,这次直接翻百倍,到底是算法’抽风’还是系统漏洞?”有网友质疑平台的数据安全。更有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发声,呼吁Grab公开故障原因,并对受影响用户给予补偿,”毕竟这不是用户的错,凭什么要为平台的失误买单?”
在社交媒体上,这场风波则演变成了一场”集体玩梗”现场。”建议Grab改名为’Grab Money’(抓钱)””以后打车前得先买彩票,万一中了’天价免单’呢?””打工人的崩溃,从打开Grab那一刻开始”等评论刷屏。更有程序员网友科普:”这类定价异常通常与服务器过载、缓存错误或算法模型训练数据偏差有关,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价格参数被错误放大。”
截至发稿前,Grab仍未公布具体故障原因,但这场”半小时千元打车”的荒诞剧情,已成为新加坡本地这两天最热门的话题。正如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总结的:”科技改变生活不假,但要是科技反过来’拿捏’生活,那可得赶紧给它念念’紧箍咒’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