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的圣安东尼奥,一场持续数月的”新球馆拉锯战”终于迎来转机。在市长曾以”经济风险”为由叫停项目的阴影下,马刺与圣城政府近日共同披露了一份关键条款书——这份被视作”奇迹计划”核心文件的合作协议,不仅为停滞的新球馆项目按下”重启键”,更以马刺方面21亿美元的超量投入与多项承诺,为圣安东尼奥市中心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暂停键”到”推进键”:条款书里的城市与球队共生逻辑
这场始于经济争议的博弈,最终以一份兼顾双方诉求的条款书达成和解。根据马刺跟队记者Jeff Garcia的报道,新球馆项目的核心矛盾——”谁来买单””如何保障城市利益”——在条款书中得到了系统性回应。
最受关注的”不搬迁条款”被明确写入:在未来30年的球馆租赁期内,马刺必须将全部NBA主场比赛留在圣安东尼奥,并在此新球馆内进行。尽管NBA规则允许球队在国际赛场或中立场地进行部分主场比赛,也可在主城区其他球馆安排最多4场常规赛,但这一条款本质上为圣城锁定了”马刺永远的主场”地位。正如马刺CEO拉里·布福德所言:”这不是简单的场馆建设,而是为圣城锁定未来数十年的体育文化根脉。”
在经济责任划分上,马刺展现出罕见的”兜底”诚意。总投入21亿美元的承诺中,马刺将直接承担5亿美元的建设成本、全部可能的预算超支费用,并通过与私人开发商合作的14亿美元保障资金,推动球馆周边娱乐、商业项目的开发(预计将创造大量本地就业);更值得关注的是,马刺还承诺在30年租赁期内投入7500万美元用于社区福利,涵盖青少年体育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等民生领域。而市政府仅需承担4.89亿美元的建设成本,贝克萨尔县则象征性分担3.11万美元——这一分配比例被当地媒体称为”球队扛大梁,政府轻装上阵”。
更让圣城居民安心的是”零税收负担”的承诺:项目融资不涉及房产税、销售税,不会动用城市通用基金,所有成本均由马刺与私人资本覆盖。”圣安东尼奥的纳税人不会为这个项目多花一分钱。”布福德的声明中特意强调这一点,直接回应了此前市长团队最担忧的”财政风险”问题。
“奇迹计划”再启:从世博旧址到城市新地标
这座被寄予厚望的新球馆,选址在1968年世博会旧址——半球博览会中心。这片承载着城市集体记忆的土地,曾因设施老化逐渐沉寂,如今被赋予”体育+娱乐”综合体的新使命。按照”奇迹计划”的规划,新球馆不仅是马刺的主场,更将成为集演唱会、展会、社区活动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预计每年吸引超百万游客,带动周边餐饮、酒店、零售产业的全面升级。
对于圣安东尼奥而言,这不仅是体育设施的更新,更是一次城市经济的”激活手术”。作为依赖旅游与服务业的”会议之城”,圣城近年来面临市中心活力不足的挑战:传统商业体面临电商冲击,年轻人口外流趋势明显。而马刺新球馆的落地,恰好能填补”大型综合娱乐地标”的空白——其辐射半径覆盖得州南部,与奥斯汀的科技活力、休斯顿的能源产业形成互补,有望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从争议到共识:市长”叫停”背后的城市治理智慧
这场合作能最终落地,离不开马刺与政府的双向妥协。回顾数月前的风波,圣城市长曾公开质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认为在市政预算存在缺口的背景下,政府不宜为大额建设成本”背书”。这一表态一度引发舆论分裂:支持者认为市长”守土有责”,反对者则批评其”因小失大”,甚至有极端反对者对市政府官员发出死亡威胁(涉事者已被捕)。
但争议之中,双方始终保持着理性沟通。马刺团队多次公开承诺”不让市民掏腰包”,并主动承担超支风险;政府则牵头组织财务专家对项目进行独立评估,最终认可了”私人资本为主、政府适度参与”的模式。正如布福德所说:”从第一次对话开始,我们就明确,这不是一笔’交易’,而是为圣城未来30年投资。”这种”城市发展共同体”的共识,最终消弭了分歧。
11月见分晓:圣城的”黄金时代”要来了?
目前,这份条款书已提交市议会审议,11月的最终表决将决定”奇迹计划”能否从纸面走向现实。对于圣安东尼奥市民而言,他们等待的不仅是一座新球馆,更是一个”让年轻人愿意留下来、让游客愿意走进来、让城市记忆得以延续”的未来。
从1968年世博会的”太空舱”穹顶,到未来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综合场馆;从马刺队史首个专用球馆(现AT&T中心已使用25年),到城市中心的”活力发动机”——这座承载着双重使命的建筑,正以21亿美元的投入,书写着圣安东尼奥的新故事。正如当地一位老球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当年我们为马刺夺冠欢呼,现在我们要为城市的未来欢呼。”当球队与城市的利益深度绑定,圣城的”奇迹”,或许才刚刚开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