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之滨的日照,一座足以改写城市历史的建筑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当2028年的晨光穿透云层,一座高达432米的”山东第一高楼”——旭日塔将傲然矗立于中央活力区核心,以92层的巍峨身姿,为这座拥有数千年海洋文明的城市,镶嵌上一颗最璀璨的”天空明珠”。这座由日照之光实业有限公司斥资超70亿元打造的超级工程,自2019年11月奠基以来,已在地下孕育了6年光阴,如今地基工程全面铺开,正以可见的速度向云端生长。

从”灯塔情结”到”高山流水”:一座建筑的文明对话
若要读懂旭日塔的设计密码,首先需要触摸日照的文化基因。作为”中国太阳文化起源地”,日照的文明史与”光”紧密相连——这里是《山海经》中”羲和浴日”传说的发生地,境内两城河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满了先民对太阳的崇拜符号;而作为”中国灯塔博物馆”所在地,日照的海岸线上曾矗立过10余座百年灯塔,它们既是航海者的”海上灯塔”,更是城市精神的”精神灯塔”。旭日塔的设计团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是将这种深植于血脉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建筑的”精神骨骼”。
“我们希望这座建筑不仅是物理高度的突破,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项目主创建筑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设计灵感的核心来自两个维度:其一是”灯塔情结”的空间转译——灯塔的挺拔、指引与守望,被抽象为建筑的垂直形态与观景功能;其二是”高山流水”的哲学演绎——《高山流水》的古琴曲中,山的巍峨与水的灵动构成东方美学的极致,这一意境被转化为建筑的立体轮廓与立面肌理。
从空中俯瞰,旭日塔的”品”字形平面自下而上渐次收退,形成三组错落的”山形”体量,恰似泰山余脉在云端的延伸;而建筑外立面的玻璃幕墙则通过两种不同反射率的玻璃拼接,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山影凝翠、水光潋滟”的动态效果:其中深灰色玻璃如黛色山峦,沉稳厚重;超白玻幕墙则如飞瀑流泉,折射出流动的光影。更妙的是,塔底的”都市绿谷”设计——通过下沉式广场与垂直绿化系统,将3000平方米的生态空间嵌入建筑底部,种植着来自日照本地的黑松、银杏与杜鹃,形成”塔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奇观,完美呼应了”高山流水”的自然意境。
从”结构挑战”到”技术创新”:超级工程的”中国方案”
432米的高度,意味着建筑必须直面台风、地震、温差等极端环境的考验。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决定了”高度天花板”与安全性。旭日塔创新采用的”束筒+核心筒”复合结构体系,正是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的最新突破。
所谓”束筒结构”,是将多个小截面密柱框架通过连梁连接成整体,形成类似”竹束”的受力体系,这种结构不仅能有效分散风荷载,还能减少材料用量;而”核心筒”则是传统的中央承重结构,承担着主要垂直荷载与抗侧力功能。两者的结合,既保留了核心筒的稳定性,又通过束筒结构优化了空间布局——旭日塔的办公区可灵活分割为大跨度空间,商业裙房则获得了更开阔的视野。据结构工程师介绍,该体系相比传统纯核心筒结构,用钢量节省约15%,同时抗风性能提升了20%,可抵御17级台风,满足100年一遇的抗震设防要求。
在垂直交通领域,旭日塔同样暗藏”黑科技”:项目配备了28部高速电梯,其中8部为双轿厢电梯,最快速度达10米/秒,从1层到92层仅需45秒;电梯井道采用了”真空管道”隔热技术,即使在盛夏也能保持井道内温度稳定,确保电梯运行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塔冠区域(89-94层)规划了”云端体验区”,包括全球首个超高层云中滑梯(长度达120米,落差80米)、专业级高空攀岩墙(模拟山体岩壁纹理)、以及风洞滑翔体验舱(利用塔顶风力模拟滑翔运动)。这些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超高层文旅体验的空白,更将建筑的”功能性”与”体验性”推向了新高度。
从”城市地标”到”经济引擎”:超级建筑的辐射效应
站在旭日塔的规划图前,很难不被其区位优势所震撼:项目东向可直面黄海万顷碧波,浪涛声仿佛穿透玻璃幕墙;北望可见五莲山、九仙山的层峦叠嶂,山影与云影在玻璃上交织成画;西向俯瞰日照中央活力区的全貌,金融中心、商业综合体、艺术场馆星罗棋布;南邻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世界帆船锦标赛基地的桅杆群与建筑天际线遥相呼应。更关键的是,项目距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仅2公里,紧邻东夷小镇(国家4A级景区)、日照海洋公园(年客流量超300万人次)等热门景点,形成了”山、海、城、园”四位一体的黄金区位。
这种独特的区位条件,让旭日塔的功能定位远超单一的”地标建筑”——它将被打造成”鲁东南总部经济示范区”,吸引金融、科技、文旅等领域的头部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同时,项目规划了20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涵盖高端购物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米其林餐厅等业态;塔内的云端酒店(规划300间客房)将以”空中观景房+特色体验”为核心卖点,目标客群直指全球高净值游客。据测算,旭日塔建成后将每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周边就业超2万人,贡献税收超10亿元,成为日照经济的”新发动机”。
从”山东第一”到”世界名片”:一座城市的时代抱负
当2028年旭日塔正式启用时,它将以432米的高度,超越目前山东第一高楼青岛海天中心(369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高楼”。但这组数字背后,更承载着日照的城市梦想——通过一座建筑的崛起,重塑城市的国际形象;通过多元业态的融合,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文化与技术的对话,向世界传递中国城市的智慧与温度。
正如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旭日塔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而是一个城市系统的升级节点。它串联起山、海、城、人的情感纽带,见证着日照从’阳光海岸’向’活力之城’的跨越,更将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接全球资源的重要窗口。”
站在2025年的夏天回望,旭日塔的地基已深深扎根于日照的土地,它的每一块钢筋、每一片玻璃,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高度、关于文化、关于未来的故事。当2028年的钟声敲响,这座”会呼吸的摩天楼”终将以432米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的目光——那不仅是山东的新高度,更是一座城市对文明的致敬、对未来的宣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