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舞处,霞涌绘新篇:一条美丽乡村走廊的振兴密码

清晨的海韵广场,渔家女雕像静静凝望着南海的碧波。轻柔的海风拂过”彩虹屋”的墙面,远处传来渔歌与摇滚乐交织的奇妙旋律。这里是大亚湾开发区霞涌街道”金田银沙·山海共舞”美丽乡村走廊的起点,一条13.09公里的风景线正串联起山海之间的乡村振兴密码。

这条走廊堪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响。黄金海岸的银沙在阳光下闪耀,上角村的千亩稻田随风起伏,铁炉嶂的青山与鱿鱼湾的碧水相映成趣。更难得的是,这里保存着妈祖诞辰庆典、杨包庙会等珍贵的渔家非遗文化,又融入了现代艺术中心的创意活力。霞涌人深知,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而是要让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中焕发新生。

在包禾塘片区,一场”微改造”带来惊人变化。滨河东侧的民居披上七彩外衣,变身网红打卡点的”彩虹屋”,背后是街道对渔村风貌的精心设计。更令人期待的是,这里将引入酒吧街、商业街等新业态,让传统渔港焕发现代活力。这种”针灸式”更新,既保留了渔村的肌理,又注入了发展动能,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智慧。

产业振兴是这条走廊的坚实基底。上角村的”千亩方”山海稻香田园项目,将农田变身为生态农旅综合体;义联村则依托黄金海岸打造旅游服务产业链。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霞涌文化旅游创客空间,这里摇滚乐与渔歌同台,艺术展览与非遗展示共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这种”农业+旅游+文化”的多元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文化是这条走廊的灵魂所在。在霞涌,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态传承的生活实践。妈祖诞辰庆典时全村巡游祈福的热闹,杨包庙会朝拜仪式的庄严,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延续。而大亚湾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立,又为乡村注入了现代艺术气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乡村既保持了文化根脉,又跟上了时代步伐。

行走在这条走廊上,最动人的是那些鲜活的乡村面孔。新村村的渔民在保留传统捕捞技艺的同时,开起了渔家乐;上角村的农民变身田园导赏员;年轻创客们将现代艺术带入乡野。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的转变,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乡村成为向往的生活。

从海韵广场到小径湾,这条美丽乡村走廊展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尊重自然本底、传承文化基因、激发产业活力、提升生活品质。在这里,山海之间的每个村落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振兴密码,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稻浪与海浪之上,霞涌的美丽乡村走廊仿佛一条纽带,连接着传统与现代,维系着城市与乡村,也昭示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这或许就是”金田银沙·山海共舞”最动人的意境——在守护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