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国际数字能源展上,比亚迪正式向全球发布了全新一代储能设备“浩瀚”,这一产品的问世不仅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储能技术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更将彻底改变全球能源存储与应用的格局。搭载全球最大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的“浩瀚”系统,以其前所未有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和经济性,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人类迈向可持续能源时代的关键里程碑。

技术突破:重新定义储能性能边界
比亚迪“浩瀚”储能设备最引人注目的技术突破在于其搭载的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这一核心组件与常规储能电池相比,容量提升高达300%以上,能量密度实现了跨越式突破。这一技术突破源于比亚迪在电池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上的全面创新,将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推向了全新高度。传统储能电池受限于体积和重量,往往难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大规模电量存储,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通过取消模组层级,采用CTP(Cell to Pack)设计理念,为电池带来了体积层面的优化,使能量存储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浩瀚”系统的最小单元容量达到14.5兆瓦时,这一数字问鼎全球之最,相当于可供一辆电动汽车绕地球赤道3.7圈的电量。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浩瀚”实现了10MWh的超大容量,体积能量密度高达233度电每立方米,比行业平均水平提升51.4%。其体积能量转换效率(Vcts)达到全球最高的52.1%,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9.7个百分点。这些惊人的参数意味着,在同等规模的电站中,“浩瀚”可以用更少的箱体、更小的占地和更简单的管理架构实现相同甚至更大的储能容量,彻底改变了传统储能系统庞大笨重的形象。
表:比亚迪“浩瀚”储能系统与行业主流产品性能对比
性能指标 | 比亚迪“浩瀚” | 行业平均水平 | 提升幅度 |
---|---|---|---|
最小单元容量 | 14.5MWh | 6-7MWh | 107%-142% |
体积能量密度 | 233kWh/m³ | 154kWh/m³ | 51.4% |
体积利用率(Vcts) | 52.1% | 37.4% | 39.7% |
电池容量 | 2710Ah | 约680Ah | 300% |
防护等级 | IP66 | IP54 | 显著提升 |
系统集成与全场景适配:储能应用的革命
“浩瀚”储能设备的革命性不仅体现在电池技术上,更在于其高度集成的系统设计和全场景适配能力。比亚迪采用“因大而简”的设计哲学,通过超大规模集成显著简化了系统架构和运维复杂度。以建设1吉瓦时(GWh)规模的储能场站为例,行业传统方案需要145个标准集装箱,而“浩瀚”仅需69套单元,系统单元数量降低52%,电池簇数减少76%,电芯数量减少76%,占地面积节省33%。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不仅大幅降低了初始建设成本,还显著减少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浩瀚”达到了IP66防护等级,具备完全防尘能力,可耐受高温、高湿、沙尘等极端气候条件。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比亚迪将关键部件寿命延长了一倍,系统故障率降低70%,运维成本同步下降70%。这一突破打破了储能设备对环境的依赖,使“浩瀚”能够部署在沙漠、极地、海岛等传统储能系统难以胜任的极端环境中,极大地拓展了储能技术的应用边界。
“浩瀚”的智能温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算法,确保设备在-30℃至60℃的宽温域内稳定运行。在更为严苛的测试条件下,系统甚至能在-40℃至6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温差控制在±2℃以内,达到了核电级的安全标准。这种卓越的环境适应性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使“浩瀚”成为增强电网韧性和能源安全的核心力量。

经济性与商业化:推动储能从“可行”到“高效盈利”
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一直受制于高昂的成本,而比亚迪“浩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成功将储能项目的度电成本降低21.7%,全生命周期成本降至0.1元/kWh以下,投资回收周期缩短至4年。这种显著的成本优势源于多方面突破:电池容量提升减少了电芯数量,系统集成降低了辅助设备占比,长寿命设计延长了使用周期,智能化运维减少了人力投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大规模储能项目从“技术可行”真正走向了“商业高效盈利”。
“浩瀚”储能系统的循环寿命突破10,000次,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结合其高能量密度和低衰减特性,使得单位能量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大幅下降。比亚迪通过打通能源从获取、存储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与上游材料厂商共同建厂稳定原材料供应,在中游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在下游完善系统集成能力,构建了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增强了供应链安全性,也为持续降低成本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安全性能方面,“浩瀚”通过了针刺、挤压、火烧等极端测试,达到核电级安全标准。比亚迪将动力电池领域积累的刀片电池安全技术迁移到储能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相比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更加看重安全性与低使用成本,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扫清了障碍。
全球能源格局的重塑者
比亚迪“浩瀚”储能系统的发布正值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光发电占比不断提升,净负荷波动并叠加极端天气变化,电网的稳定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4月,伊比利亚半岛大停电事件直接推动了西班牙以皇家法令将储能定义为电力基础设施。在这一背景下,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曹虎强调:“储能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储能正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基石,是增强电网韧性、筑牢安全屏障的核心力量。
“浩瀚”储能系统以其超大容量、超高密度和超强适应性,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有效平抑电网波动,支撑区域应急供电,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在应对地缘冲突导致的能源供应波动和极端气候事件方面,“浩瀚”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使其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灾害多发区域等传统电网难以覆盖的场景下,“浩瀚”的高防护性和高可靠性填补了全球储能市场的空白。
与特斯拉Megapack、宁德时代EnerC系列等国际主流储能产品相比,“浩瀚”在单元容量、体积利用率与极端环境适应性上均展现出明显优势。特斯拉Megapack3的体积能量密度为160kWh/m³,宁德时代TENER Stack为180kWh/m³,而“浩瀚”达到233.8kWh/m³,真正实现了“小空间承载大能量”。这种技术领先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更高效、更经济的路径选择。

未来展望:储能技术的新起点
比亚迪将“浩瀚”视为“引领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全新起点”,而非终点。这一表态彰显了比亚迪在储能领域持续创新的决心和信心。随着“浩瀚”的量产和应用,比亚迪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的份额,巩固技术领先地位。同时,作为全栈自研的储能解决方案,“浩瀚”搭配比亚迪自研的PCS一体机GC Flux与EMS能量管理系统GC Master,形成了“从芯到网”的完整技术体系,能够提供GW级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满足电网对电力枢纽的强支撑需求。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浩瀚”储能技术的突破具有超越产业范畴的意义。在全球局势动荡、气候危机加剧的背景下,能源安全已成为关乎国家战略和人类文明延续的核心议题。“浩瀚”以14.5MWh的超大容量可支撑区域应急供电、平抑电网波动,IP66防护等级能在灾害环境中保障能源持续供应,为人类对抗气候危机、实现能源独立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础。它让清洁能源从“依赖自然条件”走向“可控可储”,让极端环境下的能源保障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支撑”,正在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比亚迪“浩瀚”储能设备的发布,是中国制造业由“跟随”向“引领”转变的生动体现。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布局,比亚迪不仅改写了储能行业的技术标准,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浩瀚”这类高效、安全、经济的储能技术将成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终端需求的关键纽带,加速人类向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迈进。正如比亚迪所诠释的品牌精神——“Beyond Your Dimension”(超越你的维度),中国企业正以创新为引擎,突破现有技术框架的限制,在关乎人类未来的能源革命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