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退出关联公司直接股东行列,新控股股东通过复杂股权架构仍由其实际控制,此举标志品牌从”个人IP”向”企业品牌”转型,或为多元化扩张铺路,引发对餐饮业品牌建设与长期战略的思考。

“张亮麻辣烫没有张亮了”——这则看似戏谑的新闻标题,近日却实实在在登上了热搜榜。天眼查APP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初,张亮麻辣烫的关联公司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了重大工商变更:原创始人张亮彻底退出直接股东行列,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100%持股比例成为新控股股东。这一纸股权变更文件,不仅标志着张亮麻辣烫正式进入”后张亮时代”,更折射出中国餐饮行业在品牌建设、资本运作与市场扩张中的深层变革。
一、股权迷局:从创始人控股到复杂架构
此次股权变更呈现出典型的”去个人化”特征。原股东结构中,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创始人张亮本人持股10%,而最新变更后,这两大股东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2025年新成立的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认缴出资额5000万人民币,持有100%股权。表面上看,张亮似乎完全脱离了企业,但股权穿透后发现,新控股股东的最终受益人仍是张亮本人——通过香港注册的盛世千秋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这一中间层,张亮依然保持着对集团的实际控制权。
这种”名义退出+实质控制”的股权架构设计,在餐饮行业并非孤例。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安排既能为品牌扩张提供更灵活的资本运作空间,又能规避创始人个人风险。上海毅言久鼎的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张亮,而其控股股东盛世千秋有限公司虽然注册于中国香港,但完全由张亮控制。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实际上构建了一个”防火墙”:既能让张亮在必要时保持低调,又能在关键时刻行使决策权。
值得注意的是,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本身成立于2021年11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咨询、供应链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及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远不止于麻辣烫经营。这种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为此次股权变更提供了合理的商业逻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往往需要从具体经营中抽身,转向更宏观的战略把控。
二、品牌进化:从个人IP到企业品牌
张亮麻辣烫的创业故事堪称中国餐饮业的经典案例。2008年,东北小伙张亮通过对传统川味麻辣烫进行改良,将红油汤底替换为更受北方消费者欢迎的骨汤,并创造性地加入东北特色的麻酱调料,这一差异化定位使其迅速从激烈的麻辣烫市场中脱颖而出。经过十余年发展,截至2023年,张亮麻辣烫全球连锁门店突破6000家,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城市,甚至深入县镇市场,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头部品牌。
然而,随着品牌规模的扩大,”个人IP与品牌绑定”的副作用逐渐显现。2023年,内蒙古某加盟店就因侵犯明星张亮的肖像权、名誉权,被法院判决赔偿180万元,这一事件暴露出品牌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形象的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消费者认知中,”张亮”二字既是创始人姓名,也是品牌名称,这种混淆可能导致品牌资产难以独立积累。
此次股权变更,可以视为张亮麻辣烫从”个人品牌”向”企业品牌”转型的关键一步。通过淡化创始人个人色彩,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品牌得以构建更专业的商业形象。餐饮行业分析师李明指出:”当门店数量突破千家级别后,餐饮品牌必须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张亮此次退居幕后,正是这一转型的典型表现。”
市场观察发现,类似的”去创始人化”在餐饮行业已有先例。例如,海底捞在上市前就完成了管理层更迭,创始人张勇逐渐退居二线;喜茶也在品牌扩张过程中,弱化了创始人聂云宸的个人标签。这些案例表明,当餐饮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建立超越个人的品牌价值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
三、战略布局:从单一赛道到多元扩张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股权变更背后,是张亮麻辣烫谋划更大战略布局的信号。虽然麻辣烫仍是核心业务,但企业显然不满足于单一赛道的成功。天眼查信息显示,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供应链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及进出口贸易等,这种多元化布局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单一品类品牌面临增长瓶颈。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麻辣烫门店数量增速已降至5%以下,同质化竞争导致单店盈利能力下降。张亮麻辣烫虽然门店数量庞大,但超过95%为加盟店,这种轻资产模式虽然降低了扩张风险,但也带来了品控难度大、品牌忠诚度低等问题。
此次股权结构调整,可能为以下几个战略方向铺路:
- 供应链深耕: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服务,向上游延伸价值链,提升原材料议价能力和品质控制力;
- 多品牌运营:借助企业平台孵化新餐饮品牌,实现品类多元化;
- 国际化拓展:利用进出口贸易资质,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 数字化升级:通过企业管理咨询业务,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升运营效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控股股东上海毅言久鼎的注册资本仅100万元人民币,这种”小马拉大车”的结构,可能是为了便于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实施股权激励。餐饮行业投资人王强分析:”这种架构设计通常是为了后续融资或股权激励做准备,为团队扩张和资本运作预留空间。”
四、行业启示: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
张亮麻辣烫的股权变更,给中国餐饮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网红品牌”辈出的今天,如何构建持久的品牌价值,是每个餐饮创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首先,品牌必须完成从”个人IP”到”企业品牌”的蜕变。消费者最终记住的是品牌承诺,而非创始人面孔。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品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超越个人的品牌形象建设。
其次,规模化扩张必须伴随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从家族管理到职业经理人团队,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餐饮企业需要在扩张过程中完成管理模式的迭代。
最后,资本运作应当服务于品牌战略,而非相反。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既能保护创始人利益,又能为品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张亮的选择,或许正体现了这种长期主义思维。通过这次股权变更,他既保持了品牌发展的主导权,又为企业的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扫清了障碍。正如一位餐饮行业资深观察家所言:”真正的品牌不会因为创始人的隐退而褪色,反而会因为制度的完善而历久弥新。”
在餐饮行业洗牌加速的当下,张亮麻辣烫的”去张亮化”,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自我革新,更是一场关于中国餐饮业如何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理性的生动实践。当创始人光环逐渐褪去,真正考验的将是企业的系统能力和战略定力。这或许正是此次股权变更带给行业最深刻的启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