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8 月 25 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精心指导,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委网信办携手微博联合主办的 2025 微博文化之夜盛典,在郑州璀璨启幕,成功搭建起一座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的文化桥梁。

活动当晚,单霁翔、茅威涛、乔振宇、郑云龙、谭晶等百余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以及文艺明星,纷纷汇聚于中原大地,为这场文化盛宴增添了熠熠星光。他们带着各自对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深厚情怀,共同在舞台上演绎出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
国乐大师方锦龙以一曲《弦音无界》震撼开场,灵动的音符似有穿越时空的魔力,瞬间将五千年华夏文明串联起来。在他的弹奏下,传统国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重重限制,奏响了文化传承的激昂新乐章,也迅速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让大家沉浸在国乐的美妙世界中。
此次盛典的一大亮点,当属四大石窟文化的全景式呈现。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这四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宝库,首次在微博文化之夜的舞台上同台亮相。演员乔振宇领衔的《凿光・守光・追光》节目,将四大石窟背后的千年故事生动地搬上舞台,让观众仿佛穿越回古代,亲眼目睹石窟开凿的艰辛与辉煌。随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云冈研究院研究馆员、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赵昆雨,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董广强作为 “石窟展卷人” 依次登场。他们缓缓揭开 “石窟宝藏图”,分别围绕敦煌藏经洞、云冈石窟第 18 窟、龙门石窟古阳洞、麦积山石窟修缮故事展开深情分享,带领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石刻文明的厚重以及守护者们的坚守与付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健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如何用镜头捕捉石窟艺术的惊鸿一瞥,从专业的传播角度探讨了石窟艺术 “在创新与敬畏间找平衡” 的传播思路,让观众对石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有许多个人与机构默默耕耘,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表彰这些先进力量,激励更多人投身于中华文化发展事业,2025 微博文化之夜现场庄重地颁出十四组年度文化荣誉。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牛河梁遗址等荣获 “年度文化影响力遗址”,它们宛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获 “年度创新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在新时代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新颖的展览形式、数字化手段等,让古老的文物 “活” 了起来;人民日报 “文脉华章”、新华社 “文化中国行”、中国新闻社 “东西问” 等媒体栏目获 “年度媒体文化传播栏目”,它们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将中华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黄霄雲、乔振宇、郑云龙获 “年度文化号召力人物”,他们以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化;方锦龙、茅威涛等获 “年度影响力艺术家”,他们在艺术领域不断创新,用精彩的作品诠释着文化的魅力。
微博文化之夜作为 “数字平台 + 城市文化” 融合的最新实践成果,为郑州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它为郑州搭建起一个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展示窗口,凭借微博平台强大的社交属性与巨大的流量优势,郑州的文旅资源获得了亿万级的曝光量,有力地助力了 “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 城市品牌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郑州作为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 的定位。另一方面,微博文化之夜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考古人到充满活力的 Z 世代,从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到充满创意的动漫 IP,无论是考古发掘、文物修复、非遗传承,还是国漫、网文、纪录片等丰富的内容形态,都在微博平台的聚合与放大效应下,触达了更广泛的群体。这充分证明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 “活”,即要活在当代人的生活中,通过创新的表达形式,吸引全民的积极参与。此外,微博作为全球华人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将中国文化以一种更易于被世界理解的方式 “翻译” 出去。例如,国漫 IP 的出海成绩、原创文学的海外翻译热等,都借助活动被进一步放大,为中国文化 “走出去” 开辟了新的路径。
2025 微博文化之夜盛典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微博作为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持续深耕文化传播的生动实践,也是郑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流量、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彰显。它为更多城市借助新媒体力量,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富矿提供了优秀的范本,在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在数字技术的持续赋能下,中华文化将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