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
在北京盛夏的绿茵场上,一群肤色各异的孩子正挥洒汗水,他们的教练——来自津巴布韦的沃特尔,用带着非洲口音的英语高声指导:“调整呼吸,加快速度!”这一幕,成为第42届“百队杯”足球赛上独特的风景线。这位因伤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如今以教练的身份在中国扎根,用足球连接起不同国家的孩子,传递着超越胜负的运动精神。

从运动员到教练:足球梦的延续
2017年,沃特尔因伤结束职业球员生涯,但他对足球的热爱并未熄灭。他选择来到中国,创办佳德爱足球学院,将重心转向青少年足球教育。“足球给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现在我想帮助孩子们收获更多。”沃特尔说。近6年来,他的学院培养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津巴布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小球员,成为北京青少年足球领域的一张“国际名片”。
本届“百队杯”,佳德爱学院派出5支队伍参赛,其中2013年龄组的队伍尤为引人注目。队中既有中国本土孩子,也有来自津巴布韦、日本的球员,他们在场上默契配合,场下用英语、中文甚至简单的绍纳语(津巴布韦方言)交流。队长金子琀是队里唯一的女孩,担任后卫的她坦言:“一开始我不喜欢运动,但现在足球让我和队友成了一家人。”
“足球不只有输赢”的教育哲学
与其他教练不同,沃特尔很少在比赛中咆哮指挥,更多时候,他会蹲在场边观察,赛后逐一分析每个孩子的表现。“我不希望他们只记住比分,而是学会如何控球、跑位,以及团队合作的意义。”这种理念让佳德爱的孩子们在赛场上显得格外从容。
11岁的津巴布韦小将克里斯蒂亚诺是球队的守门员,他在比赛中多次扑出对手的强力射门,被沃特尔称为“今日最佳”。克里斯蒂亚诺已是第二次参加“百队杯”,去年他曾帮助球队夺冠。“在中国踢球的感觉很棒,这里的球场和氛围让我更爱足球了。”他笑着说。
以足球为媒,搭建跨文化桥梁
沃特尔的足球版图不仅限于中国。他在津巴布韦家乡也建立了训练基地,每年夏季,非洲的孩子们会来中国参加集训和比赛;冬季,中国的小球员则前往津巴布韦研学。“足球是一种世界语言,它能打破文化隔阂。”佳德爱领队李海森表示,学院希望通过足球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种跨国交流也让小球员们受益匪浅。日本籍队员大辅学会了用中文喊“传球”,中国孩子小宇则迷上了非洲鼓乐。沃特尔说:“当他们长大后,或许会忘记某场比赛的比分,但一定记得这些跨越国界的友谊。”
“百队杯”见证青少年足球的成长
始于1984年的“百队杯”,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青少年足球赛事。首届比赛仅有110余支队伍参加,如今已扩展至1300余支,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之一。赛事组织者表示,“百队杯”的壮大反映了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也离不开像沃特尔这样的国际教练的贡献。
在9日的比赛中,佳德爱2013队以两连胜提前小组出线。赛后合影时,沃特尔搂着孩子们的肩膀说:“你们今天展现的不是胜利,而是成长。”这句话或许正是他对足球教育最好的诠释——用绿茵场上的奔跑,为孩子们铺就更宽广的人生道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