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大学室友小聚,向来被我们调侃”奶茶绝缘体”的阿琳,居然主动提议”去喝新出的桂花龙井”。我们惊觉缘由——她刚在抖音直播间囤了茶颜悦色的”秋日限定5次卡”,”反正这张卡能用整个秋天,不如趁现在多约几次下午茶”。这个曾把”奶茶太贵”挂在嘴边的姑娘,如今为了一杯茶饮主动规划起社交日程,倒让我想起五年前她连请喝星巴克都要计算三天饭钱的模样。

这并非个例。当星巴克、瑞幸、喜茶、蜜雪冰城等十余个茶饮品牌同时在抖音直播间挂出”秋饮次卡”链接时,年轻人的秋天,正被这些印着桂花香、枫叶纹的电子卡片悄悄”承包”。
次卡里的”消费哲学”:从囤白菜到囤快乐
在抖音直播间蹲守三天后,我发现茶饮次卡的设计堪称”消费心理学教科书”。主流产品分两类:一类是”固定单价多次卡”,像古茗的青橘柠檬水5次卡售价16.9元(单杯3.38元),上线4天狂卖2万单;CoCo的10次卡85元(单杯8.5元),销量轻松破4万。另一类是”阶梯递减次卡”,瑞幸的10次卡89.9元最典型——前3杯13.5元/杯,第7杯降到8元,第10杯仅需5.5元,用”越喝越便宜”的诱惑精准刺激复购。
这种设计的巧妙,在于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确定性需求”。小时候囤大白菜,是冬天食物匮乏的无奈;如今囤茶饮次卡,是对”每天一杯快乐水”的主动掌控。就像网友说的:”以前总纠结今天喝哪家,现在卡往桌上一扔,该喝哪家喝哪家。”更妙的是,次卡的”承包制”自带社交属性——8个朋友组团出游时,一张瑞幸10次卡刚好够全队”续命”;情侣分用一张喜茶周卡,反而多了”明天换你请”的小情趣。
品牌的”小心机”:次卡背后的LTV生意经
对品牌而言,次卡远不止是”促销工具”。某茶饮品牌运营经理透露:”次卡的核销周期通常在2-4周,正好覆盖用户的消费高频期。”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已达2727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4260亿元;现制咖啡市场同期将从2151亿元增至4242亿元——高频消费的特性,让次卡天然成为品牌锁定用户的”时间合约”。
这种”锁单”效应,本质是在经营用户的LTV(生命周期价值)。用户为了”不浪费”次卡,会更频繁到店消费;核销时的排队场景,又会触发”顺便买个蛋糕””看看新品”的连带消费。更关键的是,次卡购买往往与会员体系绑定——用户需先进入品牌私域(小程序、社群),才能激活权益;核销时引导关注门店公众号,又为后续精准推送埋下伏笔。从公域直播到私域沉淀,次卡成了品牌用户运营的”转换器”。
到店经济的”催化剂”:一杯奶茶激活的城市烟火气
在大连东关街的茶百道门店,我亲眼见证了次卡的”线下魔力”:下午3点本是茶饮店淡季,却因一群年轻人举着抖音次卡排队核销,店里挤得水泄不通。排队时,有人顺手买了烤红薯,有人拐去隔壁买海鲜饺子,收银台的”满减券”提示音此起彼伏。店员说:”最近一个月,光是核销抖音次卡带来的连带消费,就占了营业额的15%。”
这并非偶然。抖音生活服务的”内容-交易-到店”闭环,让次卡成了激活线下经济的”钥匙”。用户可能因一条”秋日第一杯桂花香”的短视频下单,也可能被直播间”买10次送限定杯”的福利吸引;核销时,商场的人流、店铺的陈列、周边的小吃,共同构成”即时满足”的消费场景。数据显示,抖音直播间茶饮次卡的核销率普遍在75%以上,远超普通团购券——这种高转化的背后,是年轻人用脚步投票,为城市烟火气注入新活力。
回到开头的阿琳,她最近又在抖音囤了奈雪的”秋日好运紫”次卡:”这次约了大学室友,10次卡刚好够我们每月聚一次。”从”抠门”到”囤卡”,从”一个人喝”到”一群人喝”,茶饮次卡不仅承包了年轻人的秋天,更串起了社交、消费、城市活力的多重链条。或许正如网友所说:”以前秋天是季节的馈赠,现在秋天是次卡给的仪式感。”
发表回复